首頁>情感>

走出混沌

不經意間認識了一個朋友,她是一位對兒童心理學和環境教育都很感興趣的景觀設計師,去過四個洲的十幾個國家,優雅,知性,睿智,在我看來她的生命是閃著光的。我們沒有過多過深入的交流,可是她的一些話總是能夠一語中的直指人心,這可能就是所謂的境界的不同吧。

忐忑地把之前寫的一些文字發給了她,讀完之後她給了我特別中肯也特別醍醐灌頂的建議:“你一直在自己的世界裡小心翼翼地窺視著外面的世界,同時又在畫地為牢裡進行著孤芳自賞,你有赤子之心,卻又走不出自我束縛的窠臼,不自覺地關閉了通向關係世界的通道,和現實社會有了些許脫節。”

轟地一下,感覺我的腦袋突然被炸開了似的,通透、圓融、頓悟,如果當時我在她面前的話可能會馬上五體投地地膜拜了。可能正因為彼此不熟悉,所以才會客觀地無所顧忌地指出問題的所在,感謝她的開誠佈公。

然而接下來的更加嚴峻的問題是:我應該怎麼才能走出目前精神境界上的困境呢?都這個年紀了,打破之前30多年行程的思維習慣談何容易,不過貌似應該試一試,也許,沒有那麼難呢。

首先,放下可憐的傲慢吧,還記得剛入社會的時候嗎,為了生存每天拼了命的學習,汲取著各種能令自己成長的東西,可是人這個東西,真的很賤,學到越多,工作越順手,越沒人逼著往前,就越容易鬆懈。於是,我慢慢開始了“傲慢”,人一旦變這樣,什麼新思路新知識新技能就統統無緣了。可笑我還不自知,反而優越感還強的很。每次參加聚會,有機會就大聊狂聊自己熟悉的事,資訊“只出不進”,顯示自己在某個領域很牛,而對別的領域不感興趣,繼續下去,一輩子也就這樣了。就像她所說的,別要太高看了孤獨,也許那根本不是曲高和寡的優秀,只是自欺欺人的臆想罷了。

其次,踐行自己的想法,用不著把人生信條掛在嘴邊,也完全沒必要整天孔子云、孟子語、莊子道、老子曰地賣弄學識,言語上的認可遠不如身體上的踐行。所謂的體察、體悟,就是在說一個道理必須由自己的身體去證悟,用自己的身體去感受道理的正確,建立起真正的關係,這時候,道理才能成為信條,信條也就成了信仰。

第三,我想應該是去更多地面對恐懼和未知了。自己總是習慣性地在做事情之前考慮地面面俱到,而事先各種的憂慮和顧忌又會令自己踟躕不前瞻前顧後,失去了本應客觀的判斷和一往無前的行動力。想到了就去,先做了再說,最不濟也只是從頭來過,沒什麼大不了的。試著做些之前自己不敢做的事情,最終很可能發現那些曾經令你害怕面對的事情到頭來也不過如此。一次次逼自己完成不可能,自己會成為最大的可能。

最後,保持著一份天真的好奇我想也是非常有必要的。閱歷這種東西,殺掉了幼稚,也誤傷了純真,我已經很久沒有像孩子一樣對未知領域進行單純的探尋了,不懂就去問,不明白就去學,好好學習不光是一句口號,自覺且持續性地不斷最佳化自我,才是對自己最大的負責。

6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關於對財富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