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外嫁新娘》

“貞女不嫁二夫”,漢代才女班昭在她的《女誡》一書中這樣寫道。在她看來,下堂求去(女子再婚),簡直是不可思議的悖理行為。然而,這樣的口號在當時的漢代卻不被認同,人們對戀愛、婚姻持自由和開放態度,婦女離婚、寡婦再婚頗為流行。但是,十幾個世紀後,中國離婚婦女仍然面臨著社會接受和再婚的艱難困苦。她們中的很多人說,“我在國內真的是努力了,也找不到一個可以好好愛我、對我孩子視若己出的男人,那我就向國外求助”。於是她們的目光投向大洋彼岸,在那裡,感情需求似乎更容易得到滿足,獲得更好生活的機會也似乎更高。

《外嫁新娘》這部紀錄片,帶我們聚焦“外嫁女”這一群體。不同於以往認知的高知女性,她們大多人到中年,卻選擇背井離鄉前往一片未知的國土。這是一個跨大陸的故事,橋接東西方,講述了四名離婚的中國女性試圖在美國尋找丈夫。雖然她們以前從未去過美國,但她們盡力克服文化障礙,渴望開始新的生活。故事開始於波士頓。Jany,透過Match.com為她的“客戶”——那些在中國離婚或喪偶的婦女尋找美國愛人。對她來說,這項工作是私人的、神聖的,也是對朋友的一種救贖。“我在交友網站上收到了將近一萬封郵件,見了兩百多個人。我是明確地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所以我有著自己的一套小測試,很嚴格的,這種小測試幫助我看清這些人,全部合格了才能入我的法眼。” Jany在兩個國家,結婚四次,這給她帶來了超乎大多中國女性認知的婚姻感悟。

導演李京霖跟隨Jany,記錄了離婚女性在尋求美國伴侶關係時所面對的希望、失望、溝通時的文化障礙。這樣一個沉默,擔心流言和汙名,可以為了孩子犧牲,同時仍渴望被愛的群體,在李京霖看來,複雜又令人著迷。相戀,嫁娶,禮成,生子……似乎是一個完整人生該有的樣子,她們也曾經義無反顧,滿心歡喜地在婚姻中尋找愛和未來。卻未曾想過,“離婚”二字如影隨形,成為她們和孩子繼續生活、尋找新出口的枷鎖。她們的唯一訴求,是找一個可以愛她們,也可以像親生父親一樣愛她們孩子的人。故事結尾,和Jany預想全然不同的結局,這段努力和嘗試終究給予她們或多或少的慰藉。凹凸鏡專訪了《外嫁新娘》導演李京霖,聽她講述影片背後的故事。以下是採訪實錄:

外嫁新娘,是愛情的“出口”嗎?|專訪導演李京霖

採訪撰文:李雨函 沙丘

在國內努力了,但找不到一個愛我的男人

李京霖:我做調查的時候發現廣州有一家,你從網站上可以搜到什麼中國新娘,外國老公這種。她們不只是嫁到美國,還有其她國家。

我們後來去南寧一個英語角,然後發現很多老外長期在南寧,找了南寧的老婆。那個地方,他們說氣候很好、很宜居,生活的成本也不是很高。很多人可能在美國退了休也就一兩千美金的生活費,在美國可能過不了很好,但是把那一兩千換成人民幣在中國,他們在南寧那個地方就能活得很好。

她們其實是自己可以獨立的女性

李京霖:首先我不覺得她們是照顧不了自己。因為像麗華她自己有一份收入。雖然離了婚,其實生活過得非常好。她是一個非常有計劃的女性,家裡收拾得非常乾淨,生活很有趣,她自己完全可以讓自己過得非常好,只不過她覺得想找一個人來陪她。

我更理解為是她們的一個選擇,一個情感上的需求。

我比較著迷她們的複雜性

現在需要有更多、更集中的方式為女性發聲

[1]劉厚琴.儒學與漢代婚姻制度[J].孔子研究,1996(02):25-30.[2]谷景志.從劉蘭芝再嫁看漢代的婚姻法律制度[J].蘭臺世界,2014(06):25-26.

關於導演:

李京霖,2019 年研究生畢業於美國 Emerson College 電影與媒體藝術專業,主要致力於 社會紀錄片的創作,對人文、社會議題有著敏銳的視角。希望透過講述個人、群體與社會 的聯結與故事,能夠引發人們的關注與思考。《外嫁新娘》是她的第一部記錄長片。

關於影片:

導演: 李京霖主演: Jany Murphy / Jessica / Bobo / Lihua型別: 紀錄片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 中國大陸語言: 英語 / 漢語普通話上映日期: 2020-10-01(美國)又名: Export My Love

在中國,離婚或是喪偶的女性並不容易找到下一段幸福,尤其是那些帶著孩子的女性,這一過程更是難上加難。這些女性依然渴望愛情,她們希望得到陪伴,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在父愛的沐浴下長大。隨著中國的開放,她們開始有機會接觸異國男性。《外嫁新娘》聚焦“外嫁女”群體,跟隨她們的外嫁之路,講述她們人到中年背井離鄉開啟新生活的選擇與勇氣。

8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老人跟兒子一起住才幸福?看似天經地義,卻只有“聽話”的份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