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現在老人晚年跟誰過已經成為了一大“難題”,獨生子女家庭沒什麼可說的,尤其是有一雙兒女的家庭,不知該如何抉擇。

很多人都會說“老人跟兒子一起住才幸福”,畢竟兒子是一家之主,自己親生兒子住進去也不會給你擺臉子看,但真的是這樣嗎?聽聽過來人怎麼說,過程很扎心。

前不久,鄰居張大爺也是這麼想的,沒有了老伴,自己晚年生活比較孤獨,怕去女兒那裡被女婿嫌棄,便跟兒子一起住。但張大爺不知道的是,兒子的家裡兒媳做主。

雖說一開始答應了與張大爺一起住,但是老人也沒閒著,每天給家裡打掃衛生、買菜,小孫子放假休息,父母不在家就得自己照顧。

雖說老人也有3000左右的退休金,但是每個月都得給兒子一半。有一次到了開支的日子,老人回到家裡,剛進屋兒媳就說“最近菜錢是不是漲價了,兒子的學費也漲了接近一半等”

張大爺一聽便明白了,立馬將工資一半上交給兒媳,這才喜笑顏開地與老人說話。可以說,看似老人與兒子一起住是天經地義,但是卻只有聽話的份兒,還得幫忙照顧這個家。

兩代人生活方式不同,只有“聽話”的份兒

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是不喜歡與老人一起住的,畢竟兩代人的生活方式不同,比如老人都是早睡早起,而年輕人好不容易休息一天,基本都想要睡到日上三竿。

而且年輕人晚上經常熬夜追劇或打遊戲,老人需要安靜的環境睡覺,於是在日常生活中難免不會起爭執。很多時候,兒女也會經常說教老人,說老人太嘮叨,不會用智慧機之類的。

從各方面來看,老人與兒女一起過日子,看似是天經地義,但確實只有聽話的份兒,過程才是最扎心的。但想要有幸福的晚年並不是很難,從小培養孩子的方法要正確。

老人要晚年過的幸福,從小培養孩子的方法要正確多些耐心與包容

大人也有經常犯錯的時候,為什麼就不能允許孩子犯錯呢?

如果孩子在學校犯錯的話,父母應該耐心的傾聽孩子的想法,指引孩子正確的認識錯誤並將其改正,不要上來就打罵、斥責孩子。

雖說孩子年齡小,但是也有一定的自尊心,如果你能夠很好地保護了孩子自尊心的話,那麼可能孩子就不會犯錯了,也能讓孩子與父母的關係更親近一些。

跟孩子進行一次交心

父母想要了解孩子需要什麼、在想什麼,那麼就要從根源去出發,與孩子平靜的溝通交流,在孩子問你問題的時候,也要如實回答。

而這正是互相信任的基礎,能夠儘快地讓孩子明白,父母打心底是在意她的,也能給父母和孩子之間減少一些隔閡。

把孩子當朋友

朋友之間相處是隨心所欲、沒有任何壓迫感的,父母也可以跟孩子成為朋友,不干預孩子的生活,也不要強迫孩子去做她不喜歡的事情。

平時多陪陪孩子,跟孩子說一說自己內心的想法,如果孩子能夠接受你的思想和做法的話,那麼父母與孩子之間就能夠建立好融洽的親子關係。

放手讓孩子去做

父母對孩子有操不完的心,但有些事情也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畢竟他們已經是個大孩子了,應該有自己的空間,讓孩子能夠獨立起來。

孩子並不希望自己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父母的干涉和指指點點,而且需要一定的自由空間。因此,父母要適當地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感受這個世界。

​個人觀點

其實老人晚年是否過的幸福,與教育孩子的關係只是一方面,更多的是“言傳身教”,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位導師,父母的言行舉止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

包括孝順父母這件事也是如此,如果在孩子長大成年之後,你會發現孩子不願意與你接觸,也不願意照顧自己,各種嫌棄的話,那麼就要好好考慮一下,是否你對你的老人也有過同樣的做法。

12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超限效應:再好的朋友也要“適可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