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論述觀點前,我先說兩則真實的婚姻故事。相信透過個例,大家在對婚姻本質進一步深刻理解的同時,對芸芸眾生、個體命運差異會有更深的認知。大千世界,形形色色,林林總總,婚姻哪有那麼多美滿如意,很多時候都是現實利益的權衡和無奈選擇罷了。
這兩個婚姻故事,第一個是老母親講給我的;第二個是發生在我們村子裡的。現將這兩個婚姻故事簡述如下:
故事一:陝南光棍上寡婦的門,總算有了家
聽母親說,陝南光棍跟她是同鄉,姓嚴,是母親去集鎮上偶遇的。嚴老鄉由於家庭貧困,兄弟姐妹多,都快40歲了,還娶不上媳婦。大概在2010年,我們鎮上有一對開店鋪的中年夫婦,丈夫不幸遭遇車禍去世,留下40歲的妻子和七八歲的兒子度日。很快,周邊村子裡有一位早些年嫁到關中的陝南婦人打聽到這一相口後,便給親戚嚴老鄉張羅起婚事。嚴老鄉得知情況後,便來到關中相親。由於嚴老鄉儀表堂堂,加之未婚,寡婦相過後很是中意。後來這門婚事自然就成了。
嚴老鄉從此告別了家鄉和父母,走出了貧窮落後的山區,在富饒平闊的關中平原上門了。由於寡婦家底不錯,加之有穩定的營業收入,嚴老鄉不用下苦力生活,只需和妻子經營好店鋪就夠了。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嚴老鄉與寡婦生活十多年來,寡婦未能也不願給嚴老鄉生一子女。如今嚴老鄉和妻子都50歲了,生子的希望也不大了,好在有安穩幸福的日子過,山裡人也知足了。
故事二:關中光棍上寡婦門,十年後不幸病故
相比故事一中的嚴老鄉,我們村這位中年光棍就沒那麼幸運了。故且稱他為阿偉吧。阿偉的綜合情況與嚴老鄉相似,都是由於家庭貧苦,兄弟姐妹多,到了40歲還是光棍。不同的是,阿偉上門的寡婦,在前夫病逝後,已育兩個7-10歲的男孩。家裡平日以種地務農為生,生活負擔相比嚴老鄉要重的多。
阿偉這門婚事,是我們村人給張羅的。他在40歲時便來我村裡上門了。這十餘年來,阿偉為養活妻子一家老小,起早貪黑,打理果園,下了不少苦力。後來給繼子蓋房,流盡了血汗,付出了太多的心血與精力。唉!也算是苦命人吧,阿偉辛苦勞作十年後,卻不幸患上重病,因治療無效,於近日離世。家鄉的哥嫂們帶著萬分的悲痛,為阿偉辦了喪事,送了他最後一程。
毋庸置疑,女方已有兩子的情況下,肯定是不會為阿偉生育後代的。招贅他上門,就是為了讓他幫忙分擔家庭生活重擔。而阿偉能得到就是一個安身的家。
結語:
故事講到這裡,我滿腹感慨:我想不管是嚴老鄉,還是阿偉,他們選擇不能開枝散葉的婚姻,很多時候是現實利益權衡下的無奈選擇。有婚姻,總比一個人孤獨地過一輩子要好。與二婚女人組建的家庭,從某方面講是不健全的,但總比自己活在世俗嘲笑的目光下強,勉得父母操心憂心。雖然婚姻存在不能繁衍後代的重大缺憾,但至少讓寂寞半輩子的光棍享受到女人的滋味和溫存。將這些好處綜合起來考慮,顯然比他們打一輩子光棍划算。
誠然,芸芸眾生誰不想擁有一份幸福雙贏的婚姻呢?然而現實殘酷,很多時候非優質剩男在婚姻的博弈中沒得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