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陳先生是家中的長子,在他下面還有兩個弟弟。那兩個弟弟比他小三歲,可在事業上卻遠不如陳先生。
因為那兩個弟弟一直都活在父母的庇護之下。而身為大哥的陳先生,卻在十八歲那年,便一個人外出半工讀,絲毫沒有人給予他幫助。
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因為陳先生出生之後,陳父陳母便一連遭遇了幾件怪事。如此,陳父陳母便對大兒子極度厭惡。
而對於後面那兩個兒子,尤其是最小的那個兒子,陳父陳母卻把全部的愛和呵護都給了他。如此,才有了今天的結果。
可以說,陳先生是野外生長的鮮花,而後兩者,則是整天啃老的溫室“花朵”。不是今天伸手向父母要錢,就是明天去父母家蹭吃蹭喝。
而陳先生呢?他雖然對父母這般偏心的行為感到很不滿,可他還是覺得,是父母給了他生命,所以他不能怨恨父母。
如此,在父母給兩個弟弟買了房,啥錢都沒有的情況下,就只能是陳先生撐起了這個家,獨自去照顧父母。
為何說他是獨自照顧父母呢?就是因為那兩個弟弟,他們只會啃老,也不去工作,就連孝順的心都沒有。
所以說,如果陳先生不去撐起這個家,那麼這個家也就要垮了。
02
陳先生40歲那年,父母病倒了。尤其是他的父親,因為輕微的腦中風,所以只能臥病在床,需要人來照顧。
這個時候,他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大兒子陳先生。而陳父陳母甚至認為,這是陳先生該做的,不做就是不孝順。
在陳父陳母眼中,陳先生就是來討債的。他們抱怨,如果不是陳先生出生,自己家就不會發生那麼多的壞事。
對此,他們覺得陳先生幹得再好,都是對他們的補償。
陳先生也不在乎父母說什麼,而是默默地照顧父母。而陳父,他在大小便失禁的時候,更是把床鋪弄得一團糟,沒有人肯來收拾,包括他的老伴。
對於這樣的情況,陳先生也感到無可奈何,就只能是他自己硬著頭皮來收拾。哪管他自己都覺得噁心,可他安慰自己,這是自己的父親。
這樣的日子,他一過就是十年。在這十年中,陳先生付出了無數的金錢和精力,甚至還因此忽略了自己的妻兒......
03
在他50歲那年,他終於受不了了。就是因為他發現,自己的父母愈發難伺候,簡直把他當好成了“僕人”一般。
而他的兩個弟弟呢?就只會在父母面前說些好話,其他的就啥都不幹了。而父母,卻認為他們倆是孝子。
有一次,他直接就跟父母說,如果總是針對自己,或者總是那麼做作,他也就不幹了,讓他們自己照顧自己吧。
當陳父陳母聽到之後,陳父直接說了一句:“如果你不幹,我就通知鄉下的長輩,讓他們在族譜中給你除名,以後你死了也沒有地方安身......”
聽到這裡,陳先生火了,他真想一巴掌扇過去。可是,他只能是怪自己過分懦弱,便摔門而去......
到如今,陳先生還是活在這巨大的陰影中,一直走不出來。而他們的父母,也根本不理會他。
04
陳先生的遭遇,只是生活中眾多家庭矛盾的一個縮影。而這個縮影,卻完完整整地表現了家庭親情的“變質”。
身為父母,哪管不能做到一碗水端平,也至少做到不厚此薄彼。可是,陳父陳母卻把“偏心”的行為做到了極致。
在陳父陳母的眼中,他們不在乎大兒子活得怎樣。因為大兒子就是禍星,是來破壞他們家的。而只有後面那兩個兒子才是福星,是來照耀他們的。
可現實的情況是什麼?就是兩個小兒子動動嘴巴啥都不幹,還每月問父母要錢,就能獲得父母的歡心,還被認為是“大孝子”。
而陳先生呢?一分錢都沒拿過,而且付出最多,卻換來父親的一句“族譜除名”的威脅。
看到這裡,就想起《都挺好》劇中的蘇明玉。她身為女兒,為家庭付出最多,也是最懂事的那個,但是,卻換來父母和兄弟姐妹的不諒解。
這樣的人,如果他們過分孝順,在父母眼中,就只能是討好罷了。而說到底,過分孝順的背後,就是愚孝,只會增加一些老人“倚老賣老”的做作心理和行為。
親情,原本是相互的,而不是單方面付出的。可是,如果雙方中的某一方不理解,那麼,你過分孝順,只能是自討苦吃罷了。
人,要記得一個道理,那就是“遠香近臭”。在啥情況下都不能過分孝順,有些時候,承擔起自己該承擔的責任就好,其餘的責任,就應該讓別人來承擔。
只有這樣,家庭才能和諧。而且,身為長輩,也應該要一視同仁,不能說過分偏心。不然,只會加劇矛盾,讓家庭變得支離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