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目前,儘管我國適婚人口男多女少,但是在許多大城市還是出現了大量的剩女問題。關於這種問題,好多專家、網站、婚戀機構很早以前都給出過答案,這其中有的是自己潛心調查研究的結果,有的是東拼西湊、道聽途說的內容,不可全信之。那麼我們有沒有想過古人如何解決“剩女”問題的?

古人壽命不長,所以結婚都早,很多人都聽說過:古人十四五歲就結婚了。果真如此嗎?我們來考察一下古人的結婚年齡。古人結婚的年齡,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社會局勢、道德觀念、官方政策等因素的變化而變化的。所以,我們考察古人的結婚年齡,應該分時間段來看。

先秦時期

先秦時期,對男女的最晚結婚年齡有規定。比如《禮記》就規定:“男三十、女二十而無夫家者,皆過時不嫁娶者,媒氏會而合之。”意思是說:男子到了30歲、女子到了20歲的,如果還不結婚,政府就要用強制力幫你結婚,一般是派一個官方媒人給你強制介紹物件,必須去見。因此,兩千多年前的中國居然還有強制相親!

文獻只記載了法律規定的最大結婚年齡,那現實中的一般結婚年齡是多少呢?先秦時期相關的文獻記載太少了,我們只能透過對《左傳》記載的幾位魯國國君結婚時的年齡,側面看一下當時普通人的情況。根據統計,他們的婚齡如下:魯隱公30歲之前、魯桓公大約18歲、魯莊公37歲、魯僖公25歲前、魯文公23歲前、魯宣公14或15歲、魯成公25歲前。可以看出,魯國國君的結婚年齡大部分在18~30歲之間,大都符合30歲之前結婚的規定。唯獨魯莊公例外,37歲結婚,不知道國君大齡未婚,是不是也應該由政府強制相親?

漢朝時期

戰國末期的統一戰爭對社會的破壞力極大,加之秦朝暴政的影響,人口數量大幅下降。漢朝初年,為了加快人口繁育,漢朝政府修改了男子30歲、女子20歲的最晚法定結婚年齡,將其大大降低,特別是將女子的最晚結婚年齡降低到了15歲。

與先秦政府強制相親的辦法不同,漢朝政府是用稅收槓桿來鼓勵結婚。漢惠帝六年令:“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漢朝的“算”是政府徵稅時的一個計數單位,1算為120錢。也就是說,如果女子15歲了還不嫁人,要加倍徵稅,最高加徵5倍,一直徵到你30歲。如果30歲還嫁不出去,政府就“棄療”了。那漢朝男女的一般結婚年齡是多少呢?根據學者楊樹達的《漢代婚喪禮俗考》記載,漢代普遍的結婚年齡是男子十五六歲,女子十三四歲。也就是說,今天的高中男生和初中女生,穿越回漢朝就是普遍的結婚群體。

唐朝時期

唐朝政府也對最低結婚年齡作了規定,玄宗開元二十二年赦令“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聽婚嫁”。也就是說,唐朝的法定結婚年齡是男子15歲以上、女子13歲以上。那當時一般人的結婚年齡又是怎樣的呢?有學者對《唐代墓誌彙編》中記載的344名上層女性的初婚年齡進行了統計,其中最小的11歲,最大的27歲,13歲以下和20歲以上的均為少數,14~19歲嫁者居多,其中又以14、15歲的更多。拿到今天,女生初中畢業基本就都結婚了,而男子的結婚年齡要略高兩三歲。總體來看,唐朝的婚配年齡比漢朝略晚一兩歲的樣子。

宋朝時期

宋朝的法定結婚年齡沿襲了唐朝的規定,但實際結婚年齡卻比前朝高了不少。有學者對宋朝墓誌銘記載的60名女性進行了統計,平均結婚年齡為17.67歲,大部分在17~19歲之間結婚。男子的結婚年齡就更大了,根據統計,士人階層的平均結婚年齡在24.15歲,大部分在20~25歲之間結婚。士人階層結婚晚,可能是為了參加科舉考試,把時間都用在學習上了。如果是普通民眾則要更早一些,男子20歲結婚應是普遍現象。為何宋朝人結婚這麼晚呢?一是宋代城市文明發達,不結婚也有事做,從這點來看,宋代還真是近代的前夜;二是宋代結婚費用高,彩禮和嫁妝都非常昂貴,這可能也是導致結婚晚的原因。

明清兩朝

明清兩朝,男女的結婚年齡和宋朝差不多。明朝人黃佐在《泰泉鄉禮》中記載:“凡男女婚嫁以時,男子未及十六,女子未及十四成婚者,謂之先時。男子二十五以上,女子二十以上未成婚者,謂之過時。”也就是說,明朝男子的結婚年齡大多在16~25歲,女子的結婚年齡大多在14~20歲。有學者根據《明史》中的資料統計,明朝女子的結婚年齡在17歲左右,與黃佐的記載吻合。清朝也延續了明朝的傳統,17~20歲之間是大多數男女的結婚年齡範圍。

有的人可能要質疑了:不對啊!我們看電視劇裡清朝的皇帝和嬪妃結婚時大多是十三四歲啊,康熙13歲的時候就已經生孩子了!不錯,清朝皇室的結婚年齡是小,但那繼承的是滿族人的傳統,漢族人結婚沒那麼早。

結語

綜上所述,古人的結婚年齡呈現越往後就越晚的趨勢。拿今天的年齡作類比,漢朝人初中就結婚了,唐朝人高中結婚,而在宋、明、清三朝,想結婚就得高中畢業了。如果你是宋朝的讀書人,想結婚就得大學畢業了!

8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59歲阿姨哭訴:去女婿家照顧女兒月子,我明白養老是指望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