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近在眼前,作為中國人一個重要的節日,也是一年的初始,自然節日的氣氛要隆重得多。這不,除了要準備闔家團圓,各種禮節上的往來也是必不可少的。
我一個朋友抱怨,她每次給父母的送的禮物都不能讓他們滿意,感到備受打擊,很心煩。最近,她看到父母早上喜歡喝豆漿,但是,冬天的早上出門去買豆漿真的太冷,於是,她在網上下了單採購了臺豆漿機給他們寄過去。本來滿心歡喜地希望父母收到豆漿機,能夠解決他們喝豆漿的問題。可是,收到豆漿機的父母卻打來電話,一開口就先抱怨她亂花錢,買這麼個不實用的東西。朋友耐心地跟父母解釋豆漿機的便捷,又影片講解豆漿機的使用方法,可是,無論她怎麼說,父母都認為她在亂花錢。最後,朋友黑了臉,說要麼把豆漿機退了。她父母說買都買了,留下用用吧。朋友說,她知道,這個豆漿機肯定會被束之高閣,她的父母一定是捨不得用的,除非她回去的時候,他們才會取出來用上一用。
朋友一臉的煩惱,抱怨她的父母總是這樣,每次給他們買的禮物都逃不脫被鎖進箱底的命運,最後再拿出來的時候,要麼年久老化了,要麼就是放得積滿灰塵,總之,好東西都被放壞為之。她都不知道要怎麼辦才好。
其實,看得出來,朋友的父母是很珍惜朋友送的禮物的,只不過,他們的表達方式就是捨不得用。而對於朋友來說,她希望看到父母使用自己送的禮物,只有父母使用了,她才會覺得自己送的禮物是被認可的,父母是認可自己的。
這裡就存在了一個認知的差異。送禮的人以為自己送出的禮物是對方需要的,所以,對於收禮的人存在一個預期:希望看到收禮的人使用自己的禮物,這才是對自己的認可,否則,就感覺自己被拒絕了,會難受。
而對於收禮的人來說,收的禮物可真不一定是自己需要的,甚至是自己最不需要的,可是礙於情面,又必須收下來,當然收下後就是束之高閣了。說的再明白點,有些收到的禮物,轉身就馬山轉送他人,眼不見為淨,更過分的是轉身就丟進垃圾桶。對於自己不喜歡的東西,真的是除之而後快啊。
我一個朋友,有次從英國帶了兩條高檔的羊毛圍巾回來送給他媽媽和丈母孃。收到禮物後,兩位老人家的反應截然不同:丈母孃歡喜得很,立刻就戴上圍巾出門炫耀;他的母親收到後就放進了衣櫃,再也沒有取出來過。
所以,真正的要送個合適的禮物,不是按我們自己喜歡的來,而是要滿足收禮人的喜好。只有收禮的人喜好的,哪怕再簡單,也是個好禮物,我們也能收穫到收禮人滿心的歡喜。就像小孩子,收到包薯片都能樂呵上一天。
為了不讓我們送出的表達心意的禮物被人轉身就送了他人,送禮前可得多想一下,從對方的角度想一想。
話又說回來,既然我們把禮物送了出去,那麼禮物就是對方的了,至於對方如何處置禮物,也是對方的權力。所以,我們如果不帶著對禮物被如何處置的預期來送禮,那麼,收禮的人要如何處置也就不會讓我們牽掛了。
所以,送禮前考慮一下對方的喜歡,採購合適的禮物;送禮後,不帶著從收禮方得到回覆的期盼。這個禮就送得心平氣和,一團和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