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01

我曾在校友會上認識一個朋友。

他本科一畢業就來了深圳,從事物流貨執行業,來深圳8年,卻已換了十幾份工作 ,依然拿著4-5000的工資,刨除食宿,所剩無已。

他不止一次向我說明,他想做出改變。我便建議他考取體制,並把備考經驗傾囊相授。作為校友,我是真心希望他能擺脫現狀,過得更好。

他也認同換條路,便開始備考。

幾輪考試下來,均無果。

後來,我才知道,他依然困在他過去的生活習慣中。

不上班的時間,一覺睡到大中午。晚上下班回到宿舍,早早地就躺在床上刷手機。作為球迷,遇到足球比賽了,熬夜看通宵。考試時間臨近了,才匆匆做上幾張卷子,安慰下自己,付出過。

我便知道,他已在當下吃不飽,卻也餓不死的環境中,成為了那隻溫水裡的青蛙。

迫切渴望做出改變,卻又害怕失去當下享受的時光。

留戀過去,自然無法擁抱未來。

02

稟賦效應認為,當一個人擁有某樣物品時,就會對該物品的價值給予更高的評價。從而,在失去該物品時,感受到的損失比其實際價值更高,表現為損失厭惡。

這位朋友,對當下食之無味的生活,感到棄之可惜,便一次次地深陷其中,蹉跎了無數歲月。

稟賦效應是查理芒格歸納的25個人類自帶心理學開關之一,也可以理解為人類的出廠設定。

遠古時期,物競天擇,人類祖先要獲得新的食物,總是比珍惜已獲得食物花費的代價更高。就像撿到一塊肉,和看到不遠處的一隻肉更多的動物。在有上頓沒下頓的情況下,肯定優先把這到手的一塊肉吃下去,而不是放下撿到的這塊肉,去追逐還不一定能到手的動物。而那些這山望著那山高的人猿,早就被自然淘汰。於是,剩下來的我們就對已獲得的物品賦予更多的情感,約為未到手同等物品的2倍,這就是稟賦效應。

因為稟賦效應,我們總是自視過高。

瑞典有90%的司機認為他們的駕駛技術在平均水平之上。

我們總是認為自己的小孩比別的小孩聰明,自己的配偶比別人的優秀,自己選的彩票號碼比機選的中獎機率高,自己買的車比別人的同款車效能更好。

因為稟賦效應,我們常常不知不覺落入商家的陷阱。

商家免費發放優惠券、團購券,引發我們的購物衝動,因為不把券用掉,我們就會感覺產生“損失”。

商家推出產品試用,當我們把產品抱回家試用時,就產生了擁有這件物品的感覺,失去它,就會比花錢更痛苦。有些寵物店,讓我們把寵物抱回家試養,結果我們和寵物建立情感後,更不願意把寵物還回。

宜家傢俱,讓我們自行組裝,反而會讓我們更喜歡這件傢俱。

廣告文案中,購買某件商品,打出“每月減少損失15美元”口號的銷量是“每月節約15美元”口號的3倍。

因為稟賦效應,我們常常受困於現狀,一次次和內心做著鬥爭,卻無法改變

嘴上說著要考體制,卻還不捨得日常的休息時間,全無考生的覺悟。

嘴上說著工資待遇不高,不如創業,卻依然享受著上班生活,全無創業的準備。

嘴上說著北上深廣壓力山大,不如逃離,卻留戀於機會多、更繁華,真正逃離的又有幾個。

世間比“得不到”和“已失去”更珍貴的東西是“將失去”。

03

當一個想改變命運的人,在或這或那的理由中與自己的稟賦進行了妥協,繼續選擇了當下的安穩,停留於當下的狀態,害怕改變,慢慢地就會成為一隻溫水中的青蛙。想改變命運,就變成了“想”改變命運,成了空想家。

在稟賦效應面前,就沒有辦法了嗎?

“想改變”現狀,先要有“想”法,其次要有“改”法,然後才能“變”。

性格決定命運,習慣決定性格,行為決定習慣。

有了“想”法後,更要從當下的行為開始“改”起。

我那位朋友,後來痛定思痛,破釜沉舟,果斷辭職,改掉陋習,在一系列的行為改變後,終於如願以償,考進了體制。

5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我居然被出軌了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