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內卷化”?
咱不整那些虛的,高大上的理論。
我跟大家說一個生活中的例子,你就能立馬明白。
一個電影院,本來大家都坐得好好的,前排的觀眾,突然站了起來。你勸,他也不聽,於是你也只能站起來,你後排的觀眾也因此只能站起來,最後,全場觀眾都無奈地跟著起立。
於是滑稽的一幕出現了,明明屁股底下有座位,大家卻都不能坐下,一個個杵在那裡,彷彿一個個沙雕......
看明白了嗎?這就是“內卷化”的通俗解釋。
這是在上世紀60年代,人類學家吉爾茨提出的概念。
意思就是,在某些局面中,大家都在為超過別人而努力,但到頭來,所有人都累到筋疲力竭,但整體利益並沒有提高。
再說個現象——996工作制。
其實早些時候是沒有996工作制的這個說法的,基本上都是一週工作五天,每天工作八個小時,然後還有雙休。
但現在你要是能找到一個準點下班,然後還帶雙休的工作估計都不多吧?
為什麼?
很簡單,因為你的同事。
你不想加班,但不代表你的同事不想加班,對不對?
老闆不可能天天都只盯著你一個人看,那如何才能給老闆留下深刻印象?
很簡單,留下來加班嘛。
等辦公室所有人都走了,老闆一出來一看:
“哎喲,就小李一個人還沒走,還在努力工作。”
那你想想,老闆可不得給你一個人升職加薪嗎?
當小李升職加薪後,就會緊接著有小王,小胡,甚至原來的老油條老陳也跑了過來。
有些人加班可能是工作量太多,而效率不高導致的。
而有些人可就不怎麼“厚道”了,白天老闆不在,啥事也不幹,坐在工位上摸魚。
然後一看快要到下班點了,就不緊不慢地敲打著鍵盤,直到老闆的到來。
看到了吧?996就是這麼來的...
內卷化對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會造成什麼影響?最主要的還是有兩個方面的影響:
第一,效率低下。
你原本以為隨著生產水平和科技的發展,效率會大大提升,但實際上效率在某些方面反而下降了。
比如說,你原本買了車是打算可以提高速度,從而減少通勤時間。然而你發現身邊人都買了車,結果就是堵在路上的時間比通勤的時間都要長。
還有,我們發明了PPT這個東西,原本也是為了做彙報的時候能夠顯得更直觀更便捷,結果就是現在做點啥都要用到PPT,連個會議記錄都要排好版發給老闆,就問你這效率能有多高?
第二,生存壓力增大。
原本我們只需要做好手頭上工作就行了,但現在不僅要應對各種各樣的KPI,還得時刻提防身邊的同事,看看對方是不是比自己還努力,如果對方是個拼命三郎,你的選擇只有兩個:要麼拼爹,要麼比對方還拼命!
就問你,這壓力大不大?
作為普通人,如何應對內卷化?其實無論是工作也好,生活也罷,你都要思考這樣一個問題:
你是想要開心的人生,還是成功的人生?
這不是心靈雞湯,因為如果你選了後者,那麼加入“內卷化”是必然的,這是你要獲得成功的條件。
所以什麼996,007,為了工作犧牲生活娛樂...這些以後你都可能少不了。
但如果你覺得人都是活一次,來到這個世界上就是要過得開心,那麼你就做自己就好了。
不想被內卷化的話也不難,找一家不那麼雞血的公司,找一份能夠平衡工作和生活的工作就行了。
工作時間認真努力,閒暇時唱唱歌,拍拍照,約上三兩好友去旅遊,有何不可?誰說這個社會,每個人就必須要那麼拼命活著?做個“鹹魚”也很香,你說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