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現實中相關事項的感悟
與人為善,是一個日常大家反覆提到的思維、理念與行動。那麼,在日常付諸行動的過程中,自身是受益者、收穫者,還是吃虧者、失落者呢?
下面,讓我們一起就這個話題,共同梳理、分析一下。
一、與人為善,在付出的同時,換來的是收穫
現實社會中,人類的付出,目標是換來收穫的。如同付出金錢,換來需要的物品。或者賣出擁有的商品,換來需要的錢財。同樣的,與人為善,目標也是需要獲得他人的善言、善意、善行回報的。
可以說,社會總體是平衡的,付出與收穫,基本是對等的。包括與人為善,付出足夠的善意、善言、善行,自然會收穫對等回報的。也可以說,與人為善的直接結果,就是收穫他人的善意回報。只是回報的方式,有的是短期回報,有的是長期回報。這是現實的因果規律,也是客觀的平衡原則。
二、與人為善,在交換過程中,自身是直接受益者
儘管,有時善意的付出,會出現暫時沒有得到預期回報的結果。就如同生活中,有時付出了費用,卻沒有買到預期的物品。這是一種社會常態,我們需要以平常心面對。歸納其原因,既有商品質量不足的可能性,也有我們付出費用不足的可能性,還有我們判斷、決策不足的原因。因此,不應該因為一次購物不滿意,就永遠放棄購物的。
在與人為善的過程中,只要我們秉持盡力而為、盡心而為的原則,努力付出善意、善言、善行,被對方回報後(善有善報,這是人性的常態),總體結果必然是收穫者、受益者的。反之,如果給出惡意、惡言、惡行,被對方反擊後(惡有惡報,這是人性的本能反應),總體結果必然是失落者、受傷者的。
因此也可以說,為了自身的利益,為了自身的開心與愉快,為了自身的順利成長與發展,也是必需選擇與人為善的。
2021年2月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