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密關係帶來的思考:為何一個小小的改變,卻讓我感動萬分?
立春過後開始早起,每天在生物鐘的提醒下醒來,意外發現清晨可以做如此多的事情,但最令我感到意外的還是我老公。
原本他是不喜歡早起的人,因為單位就在家對面,步行過去不到10分鐘的時間,所以他認為自己沒必要早起,大好的清晨時光,就應該好好睡眠。
沒想到的是,我開始早起之後,他竟然也在我的影響下,開始早起。
雖然一般都是我醒來一個小時左右他才起來,但是比以前的起床時間早了很多。
然後我忙我的事情,他練他的字,互不打擾,就安安靜靜地享受清晨難得的清閒時光。
這可是我婚前特別期待的一件事情——我們待在書房,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互相支援,彼此賦能。
但是在婚後才發現,這樣的時光很難得。我很喜歡看書,但老公說他看不下去書,所以經常是我在書房看書,他在旁邊看手機,或者在客廳看電視。
我當然知道每個人的喜好不一樣,所以我也不強求他,只是內心會覺得有些遺憾,覺得自己當初一個小小的心願沒有實現的遺憾。
後來,有了孩子,我的生活節奏也被打亂,我很難有完整地看書的時間,經常是用碎片時間來學習,書房也成為一個閒置的地方,我很少踏入。
而老公在寶寶出生以後,也把大量時間投入在寶寶身上,更加沒有看書學習的慾望。
不過上次他去外地出差,竟然出乎意料地買了個硯臺送給我,說我喜歡寫毛筆字,可以用得上。
然後最近又買了字帖,說要開始練字,但是一直沒有真正用上。
沒想到我在踐行早期之後,竟然跟著我早起,然後開始練字。
說實話,這些都讓我挺意外的。我本想著,他如果一直就這樣,我習慣了也就好了。
我想到,最近看的《有吸引力的心靈》這本書提到的觀點,每個孩子都有追求向上的願望,也就是說每個人生來都想要自己變得更好。
說實話,我覺得老公其實一直都是很優秀的,除了不愛看書,因為他覺得書上的知識他都知道。雖然被我說過很多次自戀,但是他仍然堅持己見。
然而,當他發現身邊的人——也就是我,一直在學習和成長的時候,其實他也意識到,他應該跟著我一起變得更好,所以,他才有了這些變化。
我想到,之前寫作認識的一個朋友說,不用管其他人是怎樣的。當你在慢慢變好的時候,你會無形中影響著身邊的人,他們會跟著你慢慢變好。
我當時並不信,因為我覺得我持續學習了很長的時間,但是我老公並沒有受到我的影響。
所以其實我內心是一直期待他做出改變的,只是我無能為力,每次看到他刷抖音,並且給孩子看的時候,我感受到了明顯的挫敗感。
我知道短影片很難讓有很好的專注力,所以我理解為什麼老公會沒有看書的耐心,其實都是被短影片磨掉的,而我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再看抖音。
我也曾經和朋友聊過,她說他們家先生也是這樣,喜歡看短影片,不止我們老公。
別人家同款的老公比比皆是,他們有時候會像長不大的孩子,需要我們多包容一點。
她說她不管她老公,所以讓我也不要管我老公。
可是我還是忍不住管,有一次和他無意中聊了一下,在他又給寶寶看短影片的時候,我說了會影響孩子,還有他自己的專注力。
他說他也知道,但是改不掉,後來我也就釋懷了,放下了,不再管了。
現在他還是會看他喜歡的短影片,但是會少一些,並且他也會花一些時間,去做一些可以培養專注力的事情,這對我來說,已經是意外的驚喜了。
我在婚前就和朋友說過,我和他三觀一致,幾乎沒有對方厭惡的缺點,他就是我的夢想情人,是另外一個男版的我,所以我決定嫁給他。
經過3年多的婚姻生活,這個想法依然沒變——他就是我的夢中情人,我也越來越能感受到,幸福美滿的婚姻生活帶給我的生命的巨大力量。
我想,這就是我認為的最浪漫的事情,我理想中的他,就在我的身邊。
所以,透過這件事情我也反思了一下自己,或許是自己之前太過想要改變他,所以他也無形中,想擺脫我的改變,而拒絕我的改變,堅持做他的事情。
現在的我,給了他更大的空間和自由之後,他反而會更加專注在如何培養自己真正的興趣愛好之上。
親密關係的4個階段:接納來自愛的禮物,也接納不夠完美的我和他記得最近看的《親密關係——通往靈魂的橋樑》當中,提出親密關係必然會經歷4個階段,包括月暈、幻滅、內省和啟示階段,我想,我都經歷過了。
①月暈階段
剛開始覺得對方什麼都好,就好像看到“月暈”一樣,覺得朦朧的愛情裡,美好就是一個人的全部。
其實,我們這時候看到的不過是“自己”身上的優點,因為對方其實是我們的一面鏡子。
所以,我們看到的對方身上的優點,是我們身上的優點,這時候的自己,我們對對方的缺點視而不見,就如同故意忽視我們身上的缺點,其實是逃避,不敢面對。
因此,親密關係可以說是逼著我們不得不面對現實,不得不面對自己。
②幻滅階段
後來,我發現對方結婚了才“暴露”出各種“缺點”,我覺得自己的愛情幻滅了,感覺自己當初怎麼會如此傻,看走了眼,每次爭吵的時候,這種感覺尤其強烈。
然而,親密關係出現問題的時候,我以為最受傷害的是我自己,但是後來我意識到——其實兩個人在這段關係當中,都受到了傷害,因為傷害從來都不會孤立存在。
只是當時那個階段的我,其實還不能夠理解,為什麼我會感覺到如此嚴重的挫敗感?
後來我才明白,我其實是開始要面對自己真實的內在的那一部分,我從小到大,都不願意面對的那一部分。
親密關係,給了我這樣一個通道,讓我走過去,牽起對方的手,即便此時的對方(也是我自那一部分不夠好的內在)並非我曾經認為的那個人,但是我仍然決定接納,決定包容,決定去無條件的愛。
於是,這一階段終於慢慢過去,進入下一階段——內省階段。
但某一個時刻,我們仍然會回到這一階段,重新開始,週而復始,就是為了讓我們遇見越來越多內在的被隱藏的那部分自己。
這一階段的我,開始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我開始思考,為什麼我會處於這樣一段親密關係當中?
比如前面提到的想要對方學習,其實就是一種自我認為“我不夠好”的外在表現,所以期待自己變好,而不斷學習,期待用學習來彌補自己不夠好的這種缺陷。
同時,我也把自己的期待也投射到對方身上,想讓對方變得更好,但是對方感受到的是,我認為對方不夠好,而他也要用自己的方式來證明自己已經足夠好。
所以我們就好像兩種力量的不斷抗衡,如果用力過度,最終的結局,就是兩敗俱傷,要不就是彼此醒悟,進入下一階段。
然而,很多親密關係,可能走在這個階段,就會出現裂痕,最終因無法修復而不得不分道揚鑣,最初愛得轟轟烈烈的兩個人,最終可能形同陌路,甚至由愛生恨。
幸好,我走過了這個階段,進入了最後一個階段,接收到來自親密關係的“啟示”。
④啟示階段
在親密關係出現問題又不斷修復的過程中,我慢慢醒悟過來,放過對方,也饒過自己之後,我才感受到真正的愛,不只是自己的愛,也有來自對方的愛。
最後,當我進入了啟示階段,開始意識到親密關係對我而言,是一份巨大的禮物。
我開始明白,親密關係讓我接納自己,不再恐懼外界的一切評論,無論是好還是不好的評價,都是我內心對自己的一種看法,我能夠改變這種信念,於是我不再執著地要求對方按照我所期待的樣子,活成我喜歡的那個人,因為我也接納了他就是他自己。當我們彼此接納的時候,我們就更能夠感受到親密關係這份來自愛的禮物帶給我們的啟發。
親密關係的能量:讓彼此感受愛與自由的同時,找回自己,活出自己的能量透過親密關係,我感覺自己重新感受到了愛,獲得了真正的自由,與此同時,對方也感受到了我無條件的愛與屬於他自己的自由。
曾經的我,其實內心是比較自卑和缺乏力量的,也是不夠自由,不敢去愛的,因為總覺得自己不夠好,總覺得要更好才配得上別人對自己的好。
所以當別人對我好一分,我就會用雙倍的好去對待別人,這不知道是不是曾經心理學裡提到的“討好型人格”的其中一種表現,因為在這個過程中,自己感覺是比較累的。
別人對我一分的好,有時候是輕而易舉,甚至毫不費力的,但是我要用雙倍的好去回報別人的時候,我所付出的可能是超過我能力範疇的東西。
此時,別人可能對於這份好,要不就是感覺到壓力,要不就是沒有任何感覺,所以不會覺得怎樣。
但是我內在卻總是會有一種無形的枷鎖束縛著我,我感受不到關係的自由流動,而是凝固,所以在現實中,我活得也很拘束,很小心翼翼,不敢放開自己,不敢表達自己的真實需求。
所以我一直對自己的定義就是性格內向的一個人,所以我用這個藉口讓自己可以不用太多和別人溝通和交流,避免自己在人際關係中“承受”了別人的好,於是“不得不”付出更多去回報這份好。
後來,在親密關係中也是如此,我真實的內在是期待對方對我好的,但是同時我也害怕這份付出,因為我會覺得自己沒有能力給他更多的好。
於是我也一直活在不夠自信的狀態當中,所以我拼命去學習,為了讓自己更好,甚至一度處於學習焦慮的狀態當中。但是我毫不自知,我活在一種透過學習我就可以變得更加優秀的假象當中,卻與現實脫節。
所以親密關係此時就以一種特別的方式來提醒我,我的內在出現了問題,需要我用心去尋找。我意識到,唯有找到問題,解決問題,才能真正找到適合自己的一種生活方式,最終活出自己。
我不斷在親密關係中,真實去感受其中的力量,感受它帶給我的啟示,然後,重新理解愛是什麼,自由又是什麼,不想再回到原來那種,感受不到愛與自由的生活當中。
於是,我找到了突破自己的勇氣,在不斷改善親密關係的過程中,也是我不斷與內在的自我溝通的過程,我終於知道我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我也終於明白,我不需要達到什麼程度的優秀,才能有人願意愛我,我無需擔心因為自己的不好而被拋棄,我只是因為我是我,所以有人愛我,並且願意接納全部的我。
這也就意味著,我其實可以自由地做自己,我想做的那個自己,而不是別人期待的自己。
這種想法,幾乎把我之前一直以來所信奉的信念,通通都推翻了,但不得不承認,這種感覺,真的很好,就好像舊的那個不敢改變的自己被打敗了,新的自由的自己重生了。
我敢於真實地表達我的需求,我敢去追逐我的夢想,並不是因為我想要獲得別人的認可,並不只是因為害怕因為自己不夠好而不被愛,而只是因為有了愛的力量,我可以更好的前行,敢於探索親密關係帶給我更多的啟示。
這就是親密關係作為一份禮物,帶給我的能量,讓我活在豐盛的愛,和全然的自由當中,讓我敢於做真正的自己。當我找回自己,並活出屬於自己的能量時,這份愛與自由同時也會滋養到身邊的愛人,也會帶給他無窮的能量,讓他活出屬於他自己的能量。然後,我們在愛與自由的力量中,繼續攜手同行,共同創造屬於我們的美好人生。
結語:親密關係是一種修行,通往靈魂最深處的自己,愛他,就是愛自己我覺得,這或許才是親密關係作為禮物的原因所在,讓我們感受真正的愛和自由的力量,讓彼此有更多空間和時間來成長,來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而不是對方想要成為的人。
因為真正的愛,是接納真實的對方,而不是隻接納他好的一面,壞的一面就全然否定,畢竟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存在,包括人在內,如果我們一定要求對方完美,那我們做到了嗎?我們都做不到,那麼我們就會陷入到惡性迴圈當中。
真正的自由,是讓他允許對方成為他自己,而不是成為我們所期待的那個人。如果他按照我們期待的方式活著,那他就不是真正的他自己了。他會感受到我們的控制和期待,這份控制和期待會壓抑他真正內在的需求。唯有放手,才能讓他自由。
這也是我在這一年當中,在親密關係當中的一大收穫,這個收穫讓我對所有的人際關係,都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讓我在與人的交往當中,更好地做自己,也讓別人更好地成為別人,這是對每個人最起碼的尊重,還有愛和自由。
一段關係中,最好的存在方式,莫過於,讓我們成為我們自己,讓對方成為對方自己,然後,彼此攜手同行,共度人生美好的光陰。這,就是愛的禮物,是親密關係帶給我的啟示。充滿愛的親密關係,是通往靈魂的一座橋樑,透過親密關係,我們終將會找回內在真實的自我。
最後,希望每個正處於親密關係中的人們,都能夠透過親密關係,彼此賦能,獲得真正的愛與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