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這個五歲半的小女孩和我進行了一個頗為讓我吃驚的對話。晚上洗漱完後我陪今今睡覺,我們躺在床上聊天,她問我:“爸爸,去世是怎麼回事?”。我感到很突然,不太清楚她是什麼意思。看我在猶豫,她就又接著問到:“去世以後是什麼樣的?”。我說:“去世後我們的身體就不存在了,但我們的靈魂還在”。說完這句後,我在考慮如果她問我靈魂在什麼地方,我該怎麼回答。這時她說道:“我覺得沒有靈魂,那些都是神話”。我感到非常的吃驚,因為她雖然以前問過我關於死亡的問題,但這是我第一次聽到她這樣的對話。於是我問她:“今今,你是怎麼知道的這些?”。她說:“我自己想的呀”。稍微停頓了一下,她又像有些嘲笑我的說:“你們難道不能自己想嗎”。靜了一會兒,她又好像自言自語的說:“我覺得沒有靈魂,那些都是故事”。我如實的說:“嗯是的,我們現在還不知道去世以後是什麼樣的”。過了會兒,她又問我:“爸爸,是不是少了一個,就會多一個”。我還弄不清她是什麼意思,她又接著說:“去世一個,就會再有一個,再去世一個,就會又有一個”。我說是的。再過了一小會兒,她又說:“去世也沒什麼可怕的,開心就好”。
她和我談論這個話題時,就如我們平時聊天一樣,平靜而熱情,還有一些讓我吃驚的理性。我們一直把她當大人來對待,雖然她還不是。但孩子在這個年齡段的觀察和學習能力是驚人的,我們對她的認知也要隨著她的成長而成長。今今在她五歲半的今天,對關於去世的回答,是如此通達和理性,我們成人的認知也不過如此,可能很多成人也不能如此透徹。當然,她尚未經歷人生的複雜,但我希望她未來千帆過後,仍能堅持她童年的看法。
加里寧說:世界上任何人也沒有什麼東西能比孩子們的眼睛更加精細、更加敏捷,對於人的心理上的各種微妙變化更富於敏感的了。孩子在童年階段,在透過她的精細敏感來觀察和了解這個世界,在觀察和了解她周邊的每個人。任何對她的判斷的輕視都是不負責任的,任何對她判斷的嘲笑都是對她心智成長的一次打擊。
前段時間有一天,我的Bose耳機找不到了,太太說可能是今今玩兒的時候不知道給放到什麼地方了。我就問今今有沒有看到爸爸的耳機。她問我是什麼樣的耳機,我就大概描述了一下,掛在脖子上的那種。今今很快去找了一張紙,畫了出來,然後問我是不是這個形狀。我說是。然後她說她看到過這個耳機在充電,但她不知道在哪裡,然後就熱情而耐心的幫著我翻各個抽屜去找。還是沒找到。即便她說了,我心裡還是心存僥倖是不是她放起來但不記得了。第二天,我在我揹包的最底層找到了這個耳機。她並沒有說謊,我反思我當時“嫁禍”她的心裡,也很慶幸我當時沒有和她說:一定是你不知道放哪兒了。我們潛意識裡嫁禍孩子是非常容易發生但又是不公平的事情。
叔本華說:要尊重每一個人,不論他是何等的卑微與可笑。要記住活在每個人身上的是和你我相同的性靈。這句話多半是對成年人說的,但我覺得對孩子也是如此,而且對孩子這樣做可能更加重要,因為她的心裡需要比成人更加溫暖的保護。 只有尊重她,尊重她的尚不完全健全的心靈,她才會在自信的心裡下成長她的心智。
我們會讓今今為她自己做決定。這背後的於我更深的憂慮是,我終將離她而去,而當很久的未來它發生時,我希望今今已經能夠有健全獨立的心智,能不為外界和現實所妥協,堅信她自己,知道她是誰,她要什麼,並也能接受我的離去。
她要什麼玩具,我們會給出她各種選擇,她自己決定。她要穿什麼衣服,是她自己的決定。初次站在滑雪道上,是否要獨自的滑下去,是她考慮後自己的決定,雖然她告訴我她有些害怕,但她還是優美的自己滑了下去。
今今是一個樂意分享的人,雖然有時候其它小朋友不想和她分享,會讓她有些困惑,但她在學習克服這種心理。更難的是,在她慷慨的背後,讓她拒絕別人、能夠說“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有一天,大她兩歲的表哥來家裡玩兒,他們一起玩兒一會兒後,她表哥跑到我這裡,問我是否可以把今今的玩具送給她。今今這時也不安的依偎在我身邊。我和她表哥說:這是今今的玩具,你要問她。然後她表哥乖乖的問今今:今今,你這個玩具能送給我嗎?今今輕聲的說:我不是很想。我為她能克服取悅他人的心理,能夠說“不”,感到高興,因為我知道讓她說不是個多麼困難、但又多麼重要的事情。如果此刻我越俎代庖,代她答應了表哥,那不管我怎麼和她說我尊重她的決定,讓她如何相信這是真的呢?我的言行不一隻能給她帶來巨大的困惑,因為她是如此的相信我。
叔本華說的對,她雖然只有五歲半,但她是和我具有平等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