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近年來在處理離婚案件時發現部分女性在離婚事件裡容易陷入極端情緒,隨著事情的處理才有所轉變,因此,近年想做女性婚姻獨白,透過離婚女性的視角去回顧總結自己的婚姻經歷,以此提醒其他尚在事件當中的女性冷靜看待問題,梳理自己的情緒和心理軌跡。

這篇主角湯女士現在是位43歲的單身母親,三年前初次見面時她一度很崩潰,因為她始終想不明白精挑細選的婚姻為何如此,後來她逐漸找回了自我與自信,以下是她的婚姻回顧:

前任

我自小與母親、弟弟相依為命,年幼的我就已懂得生活不易,於是,我很早就學會了體諒母親,照顧弟弟和自己,以及盡力不給家裡添麻煩,獨立和不麻煩成了往後我身上最堅固的標籤,直至婚姻結束我才知道這只是我用來應對幼年父愛缺失和不易生活的盔甲。

我直到39歲才步入婚姻。 在此之前的兩段戀愛都是因為某種隱隱的缺失而告終,第一場是大學時期,那個男生是我那時候生活裡除弟弟以外的唯一男性,與他的相處是那時的我少有的與異性來往、相處的體驗,可惜那時的我無法確定這到底是不是愛。 第二段戀愛是工作後,他在體貼之餘還多了份霸氣,似父似兄,但我總有種隱隱的失落,這種莫名的失落讓我一直無法與他再進一步,直到35歲,他跟別人結婚了。

因為無法確定什麼樣的親密關係或者愛戀才是我想要的,與第二任分手後我開始了獨居生活,因為我不知道我在親密關係裡找尋或者回避的到底是什麼。

獨居的生活裡我看著身邊的朋友在婚姻裡進進出出,聽著他們訴說婚姻裡的一地雞毛,時間久了我漸漸發現,此前戀愛裡的失落感其實是我對一個完整家庭的渴望,幼年父親的缺位讓我不知道一個在完整家庭長大、被父親呵護寵愛的小孩兒應該是什麼樣,我也無法確定我此前人生的那些失誤與遺憾是否都與由童年缺失有關,我怕這些不確定會妨礙我未去體會一個完整家庭和婚姻所能帶來的幸福。 所以,我想透過伴侶去觀望下我未曾有過的那種完整家庭和幸福以及一個被父親寵愛呵護長大的人到底是什麼樣子。

我的前任都與我一樣,來自單親家庭,我們都無法確切的知道一個完整的家庭和幸福是什麼樣。

前夫

與前夫相識時我已獨居了四年,那四年裡,我堅持尋找一個來自圓滿家庭的伴侶,以便彌補我的童年缺憾。

母親在我獨居的那幾年裡總是為我的單身愁眉不展,她時常懷疑早年是否對我太過嚴厲,她說她當時太過年輕,自己心智尚未成熟,何談做個寡母,所有的教育方式都源自道聽途說,比如棍棒出孝子、慈母多敗兒、軍事化管理等。 她不確定我現在的種種是否是她的婚姻失誤造成的。 她又時常說起當年如果不是姥姥堅持要她與父親結婚,她是無論如何也不會選擇父親,選擇那麼早嫁為人妻的。所以,我們母女時常一起懷疑和自省 ,生怕我們的人生失誤和缺憾會代代相傳。

當我39歲跟她宣佈婚訊時,我們倆都如釋重負,似乎此前的擔心終於可以放下了。

其實前夫並不在我的擇偶範疇,初次見面他直接問我是否對他極為不滿,我意識到了自己的失禮,耐著性子聊了半晌竟也相談甚歡。大概是那時的生活裡能夠聊的來的人太過稀有,所以,我自勉到這個人做配偶雖是不成,但做朋友總還可以的。

數月後,我在一週內陸續遭遇了查出乳腺腫塊、工作失利、鄰居猝死的系列打擊,我當時甚至把遺書都寫好了,帶著不甘與恐慌等待死亡或孤獨終老。當前夫得知後熱烈邀請我去他家做客,見到他父母后我內心驚呼真的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等了那麼久,就快要放棄時卻發現原來機會就在眼前,他父母雙全,父親還是位德高望重的知識分子,或許我的父親就是這般模樣,他的母親也是位知識分子,在家時體貼又周到的照顧著他們父子的一切。這種家庭大概是我一直尋找的。

機會來的太突然,理智告訴我要冷靜一下,但年齡和身邊人卻說機不可失,在理智與激動的交鋒下我選擇了網傳甚廣的旅行考察來確認他到底是不是對的人。

整個旅行過程中他的安排幾乎都合我意,甚至可以說一路歡快。現在回想起來,那時的我對於“旅行考察”要考察的是什麼並不清楚,而對於擁有一定娛樂和社交技巧的中年人來說保持旅途愉快並非難題,所以,一路歡快的旅行體驗加上他的家庭讓我直接決定了婚期。

哺乳期

如果說這場婚姻給了那時的我彌補童年缺憾的機會,那女兒的降生則是把我彌補童年缺憾變成了現實。那時的我想努力守住這份祈盼來的幸福,想讓女兒去享受我未曾享受過的完整的愛和家庭。但是,我與女兒的到來在這個我想象中的完整又美好的家庭裡並未引起過多的喜悅,甚至一度被嫌棄、指責,這部分是因為我和女兒的性別,部分是因為我與他們這個家庭的諸多習慣和觀念都差異過大。

他的媽媽常常告誡我要學會取悅丈夫,要多打理收拾自己,要舉止優雅行為有序、要做名合格的母親和繼母等等,總之,我要為加入他們這樣的家庭而慶幸,我要努力與之相配。

可能是這份婚姻我等待了太久,也可能是這個家庭在那時的我眼裡太過美好,所以,每當發生衝突我都努力自省,努力調整自己。面對前夫母親的指責與告誡,我努力壓抑自己的感受,盡力去做與他們家庭相匹配的兒媳和妻子,面對前夫的冷漠和束手旁觀,我勸誡自己男人都這樣,他工作很辛苦,我不能再要求他下班後還要關心照顧我和女兒。

日復一日的指責和挑剔逐漸從對我產後身材、經濟能力及教養學識等轉向女兒的成長和健康,對我的指責我還可以應對,因為我知道自己的標準和能力所在,我只是需要時間來恢復。但對女兒的成長及我的母親角色的指責卻讓我慌亂不已,因為我未曾做過媽媽,我不知道正確的撫育方式是什麼樣的,我也不知道一個嬰兒的正常成長軌跡應該是什麼樣。我還是名高齡產婦,我的身體狀況和情緒會不會影響女兒的身心健康都是未知。我努力的在網上搜羅各種育兒知識,努力的去比照並調整自己所做種種,但迎來的只有嘲諷和抨擊。

不知道是產後激素讓我格外敏感還是現實著實如此,那時,他們讓我感覺我太過差勁,遠遠配不上這個完美家庭。因為有太多的不確定,我完全不敢放下女兒回到職場,只能在那座房子裡,在臥室裡小心觀察女兒的一切,祈盼著她健康長大。

對女兒的關注與緊密聯絡讓我可以從那個房子與婚姻裡無處不在的壓抑與失望裡稍稍逃離、喘息,也讓我不自覺的忽略了其他的存在,我一度沉浸在患得患失之中,失去了與外界的全部聯絡。這種社會性消失一直持續到女兒一歲以後,那時我終於可以稍稍確定女兒在相對健康的長大,雖然我仍無法確認她正常與否、受我的影響有多大。

那一年多與世隔絕的哺乳生活讓我漸漸對此前的堅持與選擇產生了懷疑,我懷疑可能終其一生我都無法知曉一個在正常家庭、被父親呵護寵愛長大的女孩兒到底會是種什麼樣的可愛模樣,我懷疑我的女兒終究難免要經歷我曾經經歷的那些缺憾與失望,因為我的選擇或標準可能出錯了。可這個錯誤太致命太沉重,我無法直視它。

直到某天,我見到以前的朋友,我小心翼翼的問她“你說我是名合格的母親嗎?我的女兒是否正常?”她吃驚的回覆“你是我見過的最最細心又靠譜的媽媽,你現在對待女兒和此前工作時的細緻嚴謹並無太多差別的,你的寶貝兒也是我見過的最可愛的小姑娘!但是,那你怎麼會問出這種問題,你還是你嗎?以前那個自信又篤定的女人去哪兒啦?”

那天下午我痛哭流涕,這場婚姻早已讓我面目全非,夢該醒了。

直面缺憾

我用了近20年的時間去尋找那個能夠彌補我童年缺憾的機會,因為未曾擁有過,所以我對它充滿了期待,我期待著那份缺憾被彌補之後的美好和幸福,但正因為未曾擁有過,所以我並不知道它的真實樣子。

那份缺憾隨著我努力得到想要的一切後慢慢變為我對未曾得到和擁有過的生活和幸福的所有期待的代表,似乎此前的一切不幸都源自它,此後的幸福都因為它的彌補而到來。因此,當這種執念與現實接軌時失望在所難免。

有人對我說父親不等於父愛,愛是需要能力的,只有一個人格健全心智成熟有責任有擔當的人才有可能給予子女或他人一份全心全意讓人踏實的愛。完整的家庭也不等於幸福和圓滿,因為家庭幸福與否取決於家裡的人。

有人問我如果可以回到婚前,你會對那時的自己說什麼?我看著母親和女兒想了好久說“不要害怕,也不要恐慌,你永遠是自己最大的依靠,完整的家庭或婚姻只是人生的一部分,它不必然幸福,也不必然不幸,最重要的是接納已有的和不那麼完整美好的,對於未曾得到的盡力就好。”

趙律寄語:

近年來在處理離婚案件梳理案情時原生家庭總是容易被提及,很多人會有意的去迴避或彌補原生家庭的某些東西,由此限定了擇偶標準和範圍,這種設限或許會讓你離目標近點,但也有可能讓你不自覺的忽略掉婚姻與生活的某些最本質的東西,比如你們的三觀和對方的人品,總之,婚姻幸福與否取決於你們彼此是什麼樣的人以及你們如何經營婚姻,沒有統一標準。遇到問題時可以試著梳理自己的情緒和心路歷程,以便冷靜又理智的看待和解決。

​如果這篇文章讓你有了聊聊的想法,可以與我聯絡。給大家拜個早年,新年快樂呀

12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自我感覺=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