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腳步越來越快,交際的圈子越來越小,溝通的軟體越來越多,可是單身的男女數量越來越多,這是為什麼呢?
相親的經典案例實在太多了,隔三差五地就能爆出一個大新聞。
什麼仙人跳、酒託、飯託、吃麻辣燙的、拼名媛的、逃單的、見網友的、撕逼的……反正只有你想不到的。
正是應了那句話,生活遠比小說更狗血。
今天我們就聊聊單身男女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問題。
古代呢,講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夫妻成婚前大多都沒見過對方。而且適婚年齡不結婚是要徵稅的,所以古代基本不存在大齡不婚男女。
如今出現不少大齡單身男女,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女性受到的教育越來越好,加上西方文化的影響,不把婚姻當做人生的全部,追求生活質量,不依附於男人,結婚過得不理想的,可以無負擔地離婚;沒有結婚的,要找到自己理想的人,結果,就單了。
其次,社會生產格局的變化,讓女性有了更廣闊的工作環境。女性賺錢比男士更多的比比皆是。經濟獨立,給了女性挺直腰板選夫的勇氣。
再次,男性習慣於找比自己弱勢一點的,女性習慣於找比自己強勢的,如此,便導致男性偏弱群體的難婚和女士優秀群體的不好婚。
最後,單身更多的原因,是習慣於一個人和發現一個人生活的優勢。當發現兩個人在一起,不如一個人生活質量高時,很多人選擇了單身。
然後,相親,催婚,成了春節很多家庭的主旋律。
但來自官方的訊息,適齡人群的結婚率走低,生育率走低,離婚率走高……
————
其實,時代已經變了,父母的思想還是以過來人的姿態用過去的目光看當下,當然就出現了這種讓人變成負擔的關心。
解決這個問題的主要思路,我覺得還是要紮根於孩子的性教育。
對早戀不要看得太恐怖,要合適的引導。高三怒斥孩子早戀,大一立刻讓找男女朋友的家長,其實不是段子。
對孩子的人生觀要從小引導。結婚和不結婚都是一種生活方式,不要受制於別人的眼光,選擇自己喜歡的。
當孩子知道自己要什麼,就不會在懵懂的時候被小說情節所影響,在自己不喜歡的時候及時止步,不傷害自己也少傷害別人。
時代變了,對孩子的教育內容也要更新。
這樣,孩子選擇單身和不單身,他很清楚地知道為什麼,是不是自己想要的。這樣,就不需要父母去天天催婚了,尊重孩子的選擇。
而沒有這些教育,或許父母還真得幫他們擇偶。因為他們步入社會後,才考慮個人問題,這片是空白,需要父母幫忙填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