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人之患,在好為人師。——《孟子》

好為人師,是情商低的表現

到了年底,家庭聚會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對於這種聚會心中有著萬分抗拒,今年因為疫情原因,提倡不聚會,雖然少了許多年味,但我心中也有幾分慶幸。

家庭聚會少了,也就沒有那麼多長輩給我講大道理,不需要天天面對長輩的“敦敦教導”了。

每次家庭聚會,家中那些有些成就的長輩總是自詡經歷豐富,有著不淺的人生閱歷,就特別喜歡給別人的人生做規劃,教導別人怎樣做人。

作為一位大齡未婚之人,到了年底聚會中,面臨催婚是一件非常頭疼的事情。

若只是單獨地單獨聊聊婚姻觀,互相探討人生閱歷,自然是非常喜歡聽取的,但面對那些不由分辨的教導,總是心中有些許不悅。

“你看別人都結婚了,你還單著,以後年紀大了沒人照顧,多麼可憐。”

“你要聽我的,不要將精力總是放在不相關的事情上,說到底還是要以家庭為主。”

“我說的都是為你好,一定要記住。”

開始的時候,面對這些“好心”的關懷,我還會解釋,試圖和長輩說說自己的想法,但長輩總是以一句“你好小,不懂”“我是為你好”,將我所有的解釋都堵了回來。

久而久之,面對長輩的關懷,也就沒有爭論解釋的必要了,每次只是心不在焉地點頭附和兩聲,敷衍過去聊聊完事兒。

作為家庭長輩,關心小輩是處於好意,但過度干涉別人的私生活,總喜歡用自己的那套道理去要求別人,衡量別人,就有些不知分寸了。

大多數情況下,你和你的朋友、同事、愛人都有著類似的知識背景、經驗背景,這種東西有一定的圈層屬性,也就是說,這個圈層裡的常識性道理和邏輯,大家都懂,不需要別人天天來給你將大道理。

對於別人你可以處於好心去指點,去溝通,但不要以自己的行事準則去要求別人如何,對別人的人生指指點點,這樣會顯得你情商很低,惹人不悅。

情商高的人,總是談感受

情商低的人,才會動不動就給別人講大道理,好為人師;情商高的人,喜歡談感受。

精神世界中,叩開一個人心門的最好方法就是感同身受。

相對於,喜歡給別人講大道理,讓別人遵循你的準則去行事,高情商的人,更擅長懂得共情,懂得先去理解別人的感受,再讓別人用舒服的感覺嗎,去接受你的引導。

人與人之間,沒有共性可言。知識背景、經驗閱歷或許因為一絲的偏差,會出現巨大的思維差異,將自身的感受強加到別人身上,確實太過分。

雖然世界上並沒有完全相同的感同身受,但不妨礙我們盡力去理解別人的感受。

正確的溝通、交流方式,應該是這樣的——不加以評判,而是在對方的感受下,循循善誘。

曾有職場人,諮詢老師,為何他在職場中業績總是不盡人意?

大多數人的回答或許都是告訴這位學生應該如何去做,如何處理同事之間的關係,如何維護客戶,如何進行銷售。

但這位老師,全程並沒有給學生任何意見,他在聽完學生的講述之後,沉思片刻,反問學生:“你業績不合格,是因為什麼原因呢?”

學生已經深度進入這個話題,不假思索地回覆道:“因為我拜訪的客戶量比較少,和客戶見面的時,面對客戶的基本疑惑,回答的沒有太多底氣,這也導致了客戶對我的業務能力感到不是太滿意。”

“越是這樣,我很害怕和客戶接觸,久而久之,對於客戶的維護力度也就下降了。”

“和客戶接觸時,我對於客戶的瞭解太少,除了講講業務的事情,基本沒什麼可說的。”

這位學生相對而言,是非常優秀的,沒有等老師說什麼,他自己一條一條地將自己的弊端都羅列了出來。

最後學生反問老師:“老師,我該如何做才能將業務提升上去呢?”

老師只是微微一笑,將面前記錄的學生自己總結弊端的本子推給他,告訴他:“如何做你都已經說完了!”

大道理人人都懂,不需要人去教導,只有感同身受的體會,才能讓溝通成為無牆之風,自然流淌。

幫助別人,是站在對方別人角度看待問題,不干涉別人,是為自己著想。

很多時候,我們喜歡給別人講道理,其實並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自己,那種你不懂我懂,給別人指點迷津的成就感,會一直讓人上癮,是滿足自我虛榮心的一種方式。

我們要明白,別人的事情,我們沒資格去幹涉,最好的感情就是知心的交流的,不是講大道理。

這個世界上,自己是最大的騙子,它遮蔽你的認知,滋長你的傲慢。

紅塵見,我們唯一能夠改變的就是自己,當我們給別人講道理的時候,不妨審視下自己,是真的想要幫助別人,還是想要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當你不為人師的時候,才有資格成為人師,這是真我的最高體現。

3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在忌日懷念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