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我藉助身體可以感知到三個層面:意識層面、內在層面和物質層面。

意識層面:認知存在的層面,無形無相。

認知,即對人事物的判斷,常稱為想法、念頭、評判。包括用頭腦思考得到的和內在感受到的。因此,意識層面不是由頭腦產生的。當我說“我是一個意識”,也不代表我是頭腦產生的。這與通行的定義相悖,請大家注意。

(因為任何對“我”的定義都是片面的,暫且只能用最接近的“意識”二字代替。)

認知分為兩類:真實的和虛假的,即正確的和錯誤的。真實的,確定的,符合邏輯的認知自然是正確的,反之就是虛假的,錯誤的,不符合邏輯的認知。

請注意,真實和虛假沒有好壞之別,只是對狀態的單純描述。依據真實的認知行為,就是符合邏輯的行為,在內在層面沒有糾結矛盾,在物質層面會帶來確定的結果。依據虛假的認知行為,就是不符合邏輯的行為,在內在層面會產生混亂,在物質層面會帶來不確定的結果。你希望得到什麼,就可以選擇依據什麼。

比如,不賭博一定不會輸錢,賭博可能贏錢可能輸錢。這是正確的符合邏輯的認知。因此,不賭博的行為會讓你安心,不會在物質層面造成損失。如果賭博只要願賭服輸,內在也不會糾結。

如果認為賭博一定能贏錢,那就是虛假的錯誤的認知。依據這樣的認知參與賭博,如果輸錢內在一定會痛苦不堪。

換言之,依據正確的認知行為,你的狀態將是踏實的,清明的;依據錯誤的認知行為,你的狀態將是不安的,痛苦的。許多人感到累,狼狽忙亂,就是依據了錯誤的認知做出行為還不自知。

內在層面:感受存在的層面,無形無相。

感受:指在身體內部,但不是藉由某個器官產生的感覺,是認知的延續。比如,我認為一件事對我有利,我便會高興。高興是“有利”這個認知的體現。

認知分為兩類,因此感受也隨之分為兩類:真實的和虛假的。真實的感受就是永恆的平安喜樂,不需要藉助任何外在條件自然產生的。虛假的感受就是表面看上去借助外在條件產生的,即俗稱的情緒。

內在,即常說的“心裡”“內心”,其中的心,就是認知的綜合體。內在其實有兩顆心,一顆真心一顆妄心。真心是真實認知的綜合體,妄心是虛假認知的綜合體(所以被稱為妄)。因為妄心把真心掩蓋住了,所以我開始根本無法感受到真實的感受:平安,只能體會到各種各樣的情緒,所謂的安靜也只是短暫的相對的。唯有把情緒化解掉,讓真心顯現出來,我才能感受到:原來還有這樣一種與以往截然不同的感受存在。

意識層面和內在層面都是無形無相的,前者是因後者是果。

物質層面:我依據認知做出行為產生結果的層面,有形有相。

三個層面的關係是:意識層面→內在層面→物質層面,意識層面是真正的因,其它兩個層面都是果。修因才能正果,在果上修是沒有用的。所以,想要改變物質層面,要改變的是意識層面的認知。認知不改,其它兩個層面的變化都不會持久。

我所有的需求,目的就是為了滿足感受,獲得永恆的平安幸福。因此,很容易便可看清我之前選擇的實現方式是什麼:

在意識層面選擇認同一個認知,透過在物質層面做出行為產生結果:得到物質條件和內在感受。

因為物質條件和內在感受的同時得到,我做出了一個判斷:想要獲得平安幸福就要藉助外在條件。

但是很顯然,這個推導過程是不符合邏輯的。

有形有相的東西都是不能持久的,而我想要的幸福平安是永恆的。希望用有限之物獲得永恆,怎麼可能呢?因此千百年來來,還沒有一個人藉由外物獲得永恆的平安幸福,無論擁有多少,擁有什麼,仍然會感到不滿,不安。

況且,無形無相的感受,為什麼一定要藉助有形有相的物質獲得呢?為什麼不能透過無形無相的認知直接獲得呢?它們才是同類啊。

因此,我之前選擇向外求實現內在滿足的方式是錯誤的。

打個比方。我製作了一個遊戲,用以體驗各種感受。物質層面就相當於我的遊戲空間。但是,遊戲對我本身毫無影響:我願意玩就玩,不願意玩就可以放下。玩的時候高興也好,痛苦也好,只要停止遊戲便可以丟在腦後。如果一定說玩遊戲給自己造成了什麼什麼後果,那也是我的意願造成的,是因為我要玩,不能歸因於遊戲。

我透過物質層面想要獲得永恆的平安幸福,就如同寄希望在遊戲中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這裡的玩遊戲是指以遊戲為消遣,把遊戲作為職業者除外),顯然是不可能的。

玩遊戲是一種娛樂方式,可能贏可能輸。把遊戲當成命,執著在遊戲的輸贏上,這樣的人生能不痛苦嗎?

換言之,現在的事實就是“人生本來是一場遊戲,但是我把它當真了。即:我曾經在意識層面選擇認同玩遊戲的想法,於是付諸行動在物質層面產生了結果,造出了眼前的世界,時間和空間。但是我忘了現在的我只是遊戲中的一個玩家,遊戲是我之前選擇要玩的,把遊戲當做了真實的人生,於是為遊戲角色的經歷感到痛苦。想要消除痛苦,便首先要憶起上述事實。

這裡還要說到一個時間概念。

意識層面和內在層面是沒有時間概念的,或者說時間不是線性的,沒有過去現在未來之分,而是以選擇分為一刻一刻。即:一個選擇就是一刻,每一刻都是相同的。此刻我選擇認同什麼,就會感到什麼。這就是真實的因果。

我願意感受真心,就會感受到平安;我願意感受妄心,就會感受到恐懼。因此,我想要平安幸福只要去感受真心即可,不需要再到外面追求。因此,我要首先透過接納感受讓真心呈現出來,就是憶起自己既是遊戲製造者又是玩家。再根據自己的需求自主選擇即可。

這樣一來,我才能純粹感受到玩遊戲的樂趣:贏了就高興,輸了就難過,然後再玩一次就好,不會再因為輸陷入無休止的痛苦中。

還有一種錯誤的說法:我的認知正確,就可以在物質層面獲得相應的條件。即所謂內在圓滿了,外在會顯化出來。

這裡犯了基本的邏輯錯誤:外在是因為內在不圓滿出現的。內在圓滿了,外在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打個比方。我種蘋果樹是為了品嚐到蘋果的滋味。如果我已經嚐到蘋果的滋味了,還需要種樹嗎?我追求外物是為了獲得永恆的平安幸福,我已經平安幸福了,外在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這就是基督真正要傳的福音:世界末日不是痛苦之日,是歡慶之日,意味著我回歸了永恆平安,不再痛苦恐懼。

這就是佛陀講的離苦得樂。世界的本質是苦,離開了不就是迴歸樂土嗎?何必要在苦中作樂,強顏歡笑?

6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有孩子的異鄉人!回不了的老家!年還是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