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看到世界變得越來越封閉的時候,變得突然充滿了防備心的時候,當我們都被一種巨大的、集體性的力量所裹挾的時候,個人的意義和尊嚴又在何處?
原來我們說三十而立,但現在大家普遍的心理年齡都很幼稚,儘管身體素質處在比較巔峰的狀態,但精神上的空虛,和智識上的疏遠感,讓個人的意義和尊嚴不再被苟同,大家都拼了命的往一個地方去。
人與人之間的差異被無限放大,任何觀點上的扭曲和謬論都能夠被無限擴大,並獲得幾何倍數增長的受眾。
在這樣一個反智時代,個人的意義和尊嚴,又在何處?
01尋找個人的意義,以及失去的尊嚴這是一個反智時代嗎?
我曾見過一位70後,傳統的家庭出身,傳統的觀點思想,在一次飯後之餘,我跟他儘可能地談起了個人意義,他不確定地告訴我,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意義在哪裡,生孩子、賺錢、操心孩子讀書,幫扶父母。
許多人的一生都是這樣過來的,然後在四五十歲的當下,或許會反問自己,“人生的意義究竟在哪裡?”
不過上述的那位70后里,我相信還是一位比較自省的人。因為就我做學術調研的眾多70後人群裡,像上面那樣發出的反問,依然很少很少。
在70後普遍受教育程度較低的人群中,他們很難有個人或者人生意義上的認知。對他們來說,生孩子、傳宗接代,這是最重要的事情。
至於為什麼這樣去做?沒幾個70後能夠說得很明白,說得很清楚。
從另一方面來說,教育的缺失是很重要的一環,但從一個維度來講,他們過早的生下了孩子,過早的承擔了家庭上的重擔,也讓賺錢成為了他們人生當中眼下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其中一個比較悲哀的問題是,他們之中的大多數人,賺著賺著就發現自己迷茫了,會有那麼片刻的反思,自己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還有一個比較有趣的事情是,前幾天我去一位朋友家串門,當我走進小區的時候,我把手伸過去測了體溫,然後門衛攔住我說,讓我開啟健康碼給他看看。我心裡疑惑,我說前面那位大姐不是沒有檢查健康碼嗎?
那位門衛說,她是老人,很多老人都不懂甚至是沒有健康碼的。那我又告訴門衛說,那我看起來很年輕嗎?那看這健康碼的意義又在哪裡?你這算不算是性別和年齡歧視?
我沒有指望他能夠回答我這些問題。我也不期望他能夠回答上來,但我所關心的問題是,在那一刻,我的內心深處,真的有那麼一絲絲的被冒犯的感覺。我能夠清晰地感覺到,自己內心深處的尊嚴被冒犯了。
不知道為什麼,當我此後再進入小區的時候,我心裡隱隱有一種擔憂,我會擔憂自己的體溫會不會過高,我會擔憂自己的健康碼會不會變色,我甚至還擔憂,我會不會又再次跟門衛爭辯起來。
尊嚴被冒犯,我會因此而害怕,我會變得警惕,甚至內心深處的本能會告訴我,別惹他們,別惹他們,乖乖配合。
儘管我知道,這是預防手段的必要。可當我的心裡開始明白,有的人不需要看健康碼的時候,我心底的另一個聲音就開始告訴我自己,那健康碼的意義何在?那我為什麼每次就得給他看健康碼?
當然,這是個體意識的覺醒,也是尊嚴被冒犯的一些內心上的本能活動。而這,也是我所說的個人的意義和尊嚴之間的關係。
當然,現在的情況只不過是放大了個人的意義和尊嚴之間的關係,但在這之前,這個問題依然存在,只不過沒有被大多數人所意識到。
02個人的意義與尊嚴:自信的消失在我們那個時候,讓父母給你介紹物件,是非常掉價丟臉的一件事;但我絕對想不到的是,在今天,卻有太多太多的人反而依賴於父母給介紹的相親物件。
而且那個時候“拼爹”是一件很丟人很恥辱的事情,但在今天,“拼爹”好像成了一件榮耀,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
我們好像喪失了某種自信感。
最近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假設,說房地產業是未婚女話語的最大贏家,因為大家對不結婚的女性的高度恐懼,就逼著大家趕快結婚吧,而結婚最大的事情就是買房。
於是有人說,丈母孃是房地產最大的推動者。那麼在這個事情中,有沒有輸家呢?我覺得也有,首先是女性本身,尤其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這對她們來說,本來就是一種不平等。
不過,從精神意義上來說,所有人都是輸家。在今天,不結婚好像變成了一件道德上的問題。
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在不結婚或者晚結婚這個問題上,道德上對不起父母,在其價值上還被社會關係所羞辱。
人類學家項飆說,“所有人對生活的理解變得非常單一,所有人在這個話語面前都變得非常脆弱。”
這幾天臨近春節,我在網路上也看到很多”催婚“的短影片,其實影片內容還算是蠻悲慘的,不是爸爸就是媽媽在催著兒子或者女兒結婚,場面一度崩潰。
什麼時候,喜劇變成了應對一切傷寒感冒的萬能靈藥了?
當張三李四家的某某結婚了,或者是發財的時候,我們幾乎都處於這種比較或者被比較的氛圍之下,我們都被裹挾著,那麼在這種對比之下,一定就會有高有低。
自信與不自信,就會分出勝負。
比來比去,最後我們發現,我們永遠也比不過別人。因為遠處會有更高的山峰,更好的家庭等著你去對比,久而久之,我們就陷入了一種自信的缺失,比下不比上,或者乾脆比上不比下,變得越來越封閉。
我們應該怎麼抵抗?如何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重建個人的意義和尊嚴?
人類學家項飆說:“個人的意義和尊嚴不在於個人,一定在於關係”。
03個人的意義和尊嚴不在於個人,在於關係在人類已經過去的幾千年文明當中,大部分的人類學家認為,在大部分的時間裡,大部分人並不是在強調個人的獨一無二性,大部分人都想“關係”,怎樣去協調我們之間的關係。
在經濟學中,其實也有類似的觀點。經濟學裡強調權利是人賦予我們的,而不是“天賦”的,只有整個社會都遵守這個規則,遵守這個權利,那麼我們才會有權利。
在尋找個人的意義與尊嚴的時候,同樣也是如此。我們個人的意義和尊嚴,應當是別人賦予我們的,而不是我們去追求來的。
儘管這是北大教育中最重要的基石。
尊嚴,是別人賦予你的,你才能夠感受得到尊嚴的得與失。個人的意義,也是建立在別人對你的汲取上,如何重建關係,這是尋求個人的意義與尊嚴最關鍵的一步。
從這個維度上講,個人自由也好,還是個人意義也罷,人作為社會性動物,是不能獨立存在的,自我和他人之間的關係,是構建我們個人意義和尊嚴的意義之網。
沒有一個天然的個人尊嚴在那裡,它一定是需要構建的,尋求個人的意義和尊嚴,必須是你和別人,你和周圍,你和世界的關係,然後從中找到自己的自由和尊嚴。
這不是我們個人能夠去改變的東西,而是需要他人,需要更多的人,來一起構建,個人的意義與尊嚴。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