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從父母帶著去爺爺奶奶家過年、到自己無論在哪個城市工作都要趕回家與父母過年,從最初的自己一個人到後來的帶著一家三口 ,幾乎年年如此一晃已是四十多載,過春節回家是我的信仰,因為媽媽每年都說:一家人團團圓圓、和和美美吃頓年夜飯,才有過節的氣氛和意義。每次看到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等所有的老人臉上洋溢的幸福和快樂,路途的辛苦甚至一年的辛苦感覺都值了。

今年由於疫情的原因,就地過年,如何過能過出以往的年味?回憶著往年的習俗,計劃著今年的儀式,我可一項都不想落下:

1、 往年,老人早早的就去採購了門神和春聯,到臘月三十過大年這天給貼在大門和門框上。記得有年孩子剛會走路看到老家門上貼的張飛還嚇哭道:“爺爺,不要他,他用大眼一直在瞪我”。如今,我自備紙筆準備寫一大福字和兩幅對聯,到年三十時自己裝點一下我們這小家,讓它也溫暖著年味。

2、 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年夜飯是過年的重要的必須的儀式。記得小時侯無論家裡多窮苦,在除夕夜當晚,都要預備一桌豐盛的“年夜飯”。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著豐盛的菜餚,追憶過往展望未來,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飯桌上一般都會有魚有雞,寓意有計以及年年有餘。所謂有計指的就是生計,在新的一年裡生計不愁才是最重要的大事。生菜、生蒜寓意生財和會計算,而且還會做一盤臘腸,希望一家人能長長久久、永遠安康,還有年糕、糯米扣肉等各種必備好菜好寓義都擺滿桌子,一家人齊聚一堂、團圓聚餐。今年,我們三口人的小家,我也準備做一桌豐盛並配紅白啤三酒佐餐。北京雖然不能買活雞祭祀但我也準備了一隻宰好的小公雞整隻、還採購了鱸魚、大蝦、五花肉做扣肉、四川老臘肉和臘腸、羊排、牛腩,以及各式蔬菜。記得每年媽媽都有豬肉裡脊和雞蛋麵粉油炸酥肉,今年我也要試試這道菜,雖是第一次做,但肯定會很成功,因為已在鍋邊看了三十多年了,往往媽一邊做一邊讓我試吃,那種美味場和幸福景尤如昨日。

3、 在吃年夜飯之前有兩個重要的儀式:一是祭拜並送錢給過逝老人:在擺好飯菜的桌前,點上三柱香兩對蠟再燒些紙錢,擺上寫有名字的排位,並用大公雞雞冠鮮血灑些在紙錢上燒,請過逝的家人先吃年夜飯,家中老人原來還要求所有人都按輩份年齡有序排好一個接一個的下跪給過逝的老人扣頭拜年請安,後來只是家中老人如奶奶媽媽等邊跪著邊燒紙錢邊唸唸有詞的請老祖先人們保佑後輩安康等,省去了叫我們年青人跪拜環節。這個跪拜環節我今年也要興起,但願仙逝的老人們都能找得到北京這裡來領錢。第二個重要儀式是,給晚輩“壓歲錢”:年紀小的孩子需要向長輩過年祝福並給長輩行禮,才能拿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壓歲錢”。輩份越高需要準備的份數越多,金額一般取吉祥數字,如6元、8元、12元,18元等等,後來在外工作的長輩掙錢多後給的壓歲錢金額也越來越大,去年兒子就收到有好幾個1200元的。爺爺和爸爸的紅包都是12元好多年沒變,但並不影響大家爭相向老人送祝福、老人樂呵呵地給“壓歲錢”。所謂的“壓歲錢”可以起到“壓住邪祟”的作用,是長輩對晚輩的一種呵護與祝福。今年,我將以手機發紅包的形式給壓歲錢,我的晚輩都用手機,就連父母、叔叔、孃孃等60歲以上的老人們也都會用微信了。

4、 在我們那小城,除夕放爆竹並未被禁止。每年回家,我們都帶著孩子親自去採購,除夕之夜開始放尤其是子夜零時達到高潮,大年初一清晨是老爸每年必放的一卷傳統掛式鞭炮迎接開門,老輩們說,這串炮預示在噼裡啪啦的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去,而新的一年已經來到。在我兒時記憶中,覺得最好玩的有霹靂沙摔炮、擦炮、雷子、二踢腳,小孩子們聚一起用過年錢交換、沒錢的就用掰手勁、摔跤、扔莊等遊戲去贏這些炮來玩。其實,整個過年期間,到處都能聽到熱烈的鞭炮聲,再加上晚上絢麗的煙花,整個年的氣氛很快就能烘托出來。在北京,我們06年07年還是可以放的,到08年後便開始劃定區域和時間限制內可以放,到15年後五環內基本就很少有地可以放了,這一大樂趣在老家還可以享受到。今年準備從除夕零時起開通影片連線,透過螢幕去與家鄉共享煙花。

5、 在我們家一直都延習著“守歲”, 全家人無論長幼,過年當晚都不睡覺。而且一定要等到初一三點鐘之後才能睡覺。主要的寓意就是希望一家人平安、健康。尤其是對於小孩子來說,只有在除夕“守歲”才能健康長大。自1983年有了央視春晚後,守歲看春晚便是我們家的傳統節目。別人家有打麻將守歲的,玩牌守歲的,但我們家的家風規定,永不得參與賭博,即使玩玩消磨時間也不行。所以,看春晚成為了傳統,雖然節目越來越缺少吸引力但能陪著老人樂呵、聊天、吃零食、東家長西家短的瞎擺龍門陣,也是一種幸福。今年,我們小家獨自過年,守歲節目當然得保留,而且影片三地相聯,與父母親和照樣不能回家的姐妹一起共度除夕,相信除了不能握手擁抱外,其他的與往年相同。

6、 新年穿新衣,這是我家從小到今的習慣。小時侯家裡窮,媽媽就買塊面料,在家給我們做一樣,要麼新褲子、要麼新上衣,或都做一雙新鞋子,總之初一都要換上新的至少 有一樣。後來經濟條件好了,從新鞋子到新褲子新外衣新帽子,從頭到腳都要新的。而出嫁的女兒要為父母買整套新年新衣,也是我們那地的傳統。再後來,穿打補丁衣裳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過年新衣的興奮勁、炫耀勁越來越淡,我們生活越過越好,任何時候都可以買新衣穿了,而且往往扔掉的不是爛衣裳,而是舊衣裳、款式過時的衣裳、自己不喜歡的衣裳。但我家過年換成一身新衣的儀式卻保留了一下。媽媽說這是去舊迎新、驅邪降吉祥寓意,必須要有。所以,我還在網上給家人每人都買了一雙紅襪子和一頂有生肖牛的各種流行款式的適合不同年齡段款式的紅帽子。網購真是個方便大家好東西,初一全家老小都會新裝加身並著紅帽,全家合影該是一道亮麗風景吧,只可惜要就地過年不能相聚。

7、大年初一拍全家福。往年,我們會在大年三十年夜飯前擺拍全家福,後改為大年初一在客廳擺拍,主要是爺爺說,年青人放假時愛睡懶覺,初一是新年開始,大家要早起迎新,中午12點鐘拍照便被約定為我們家的傳統拍照時間。今年,我們在疫情風險區待著,雖然是低風險區,但也以呆家為主,如果天氣好,準備穿著新衣在小區內轉轉擺拍小家的合照,如果天氣不好,還是延續家規在我們的小客廳擺拍,雖然房門小了點,但點三個人還是可以的。

今年,響應政府要求,就地過年,以上7項除了放鞭炮為將一樣不落地做到,並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期待著與往年不同但與往年一樣的美好春節!

7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做人多學曾國藩,外圓內方做人事,紅袖添香不貪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