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每家的年味肯定都不一樣,大家還記得那些呢?老家的年味,我依然記憶猶新,不曾忘懷。年關將至,那些過去年味的點點滴滴慢慢湧上心頭。

一 上墳

火紙(網圖侵刪)

除夕一大早,老媽就張羅著中午的飯菜。臘肉濃香,香腸誘人,蔬菜新鮮。灶堂裡木頭柴火伴著滋滋啪啪的聲音,燒的老旺了。

快中午的時刻,老媽會把一塊大臘肉和豬尾巴一起裝入大海碗,連同一瓶高粱酒和酒杯,足量的火紙,收拾好放在竹籃裡面。“你們跟著你爸先去給你公公婆婆把墳上了吧。”老媽要照看灶上,抽不開身,這事往往都是老爸牽頭,我和姐做跟班。

這上墳也是有講究的,雖然條條大道都可去,但是去公公婆婆墳上的路,一定是當年入土為安走的那條路。雖然那時候我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虔誠的遵守規矩,但是既然有這樣的要求,應該有它的道理。

只聽說我們要是亂走,公公婆婆要生氣,生氣就要打屁股,自然也不會保佑我們了。一想到後果這麼嚴重,雖也將信將疑的,但仍然老老實實的跟在老爸後面走去了。

到了公公的墳頭,老爸常說的話大概都是,年關到了,帶孫子來看看你,希望你保佑全家安康,孩子像狗兒一樣健康等等。

邊說邊把火紙拆開,一張張拋松,方便點著。火紙易燃,見火就撩的老旺。按老爸的話說,越旺代表著老人家越高興,說著就恭恭敬敬的鞠躬作揖。

我和姐也跟在老爸後面,作揖三次,叩首三次,雖然那火刺的臉火辣辣的生疼,但想到公公要生氣,打屁股這事,也咬牙忍著了。

燃盡之時,老爸再倒上一大杯高粱酒,澆在火紙灰上,看著縷縷青煙飄散,再提著籃子,帶上我們向婆婆的墳頭去了。婆婆的墳離公公的不遠,上墳的儀式和公公的相差無幾。

如今回家的時節,多年的薰陶,我都會給公公婆婆上墳,從來沒有怠慢,對先人的尊敬是發自肺腑的,沒有那些再怕打屁股,不被保佑的擔心,而小果寶叩首也學得像模像樣的。

二 吃飯

年飯(網圖侵刪)

回到家,老媽這邊的飯菜已經擺滿了一座,八仙桌上,八雙筷子,筷子的一頭全部靠在盤子邊沿,這時當然不是吃飯的時候。

我和老姐早就按耐不住,衝啊,狼吞虎嚥開始啦。雖然我是南方人,但是我超愛麵食,尤其是那種油炸的小麵點,我一口氣能吃一大盤。

老孃說我喜歡吃麵食,估計是祖傳的,從公公到老爸,再到我,都有這個嗜好。後來查族譜知道,我們老家祖籍河北,地道的北方人嘛,這好像找到了祖傳的依據吧。

如今老媽依然在過節之時,把酥肉餅和小麵點也會弄齊,滿足我和老爸的期望,我和老爸一如既往的還能吃下兩碗,估計這嗜好改不了了。

三 除夕夜

除夕夜(網圖侵刪)

晚飯過後,老媽收拾好灶房的一切,擦乾鐵鍋,蓋上蓋子,又在灶臺前點燃火紙,恭送灶王爺上天述職。

據老媽說,後面還要燒紙迎接灶王爺回家,如果他老人家高興,第二天開鍋就看得到米粒,這就說明來年肯定家有餘糧。

不過我從沒第二天刻意去看有沒有米粒,因為除夕的晚上很難睡好覺的,不是老媽老催著起床,估計一時半會起不來。

那時候老家有電視的不多,所以看春節聯歡晚會是件很奢侈的事情,除了老媽認為這東西對眼睛不好,當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經濟條件不允許。所以晚上聽老爸老媽擺擺龍門陣,後早早就寢了。

那時老家的房子是地主留下的四合院,所以稍有風吹草動都聽得一清二楚。那稀稀拉拉的鞭炮聲還能忍受,最煩躁的是,在凌晨12鐘的那一刻,突然間鞭炮齊鳴,令人瞬間睡意全無,好不容易清淨點了,突然一個接一個的土製火炮的爆炸聲響,震得足以讓平躺的人剎那間跳起來。別說了,這注定是一個不眠夜。

如今春節聯歡晚會,看得多了也膩歪了,除了那些個好看小品相聲,其他時間都望著手機找樂趣去了。

四 湯圓

湯圓(網圖侵刪)

除夕午飯過後,老爸老媽就張羅湯圓的事。大年初一吃湯圓,團團圓圓,一直沒斷過的習俗。

原料都是糯米和大米,按一定比例混合,浸泡一段時間,然後依靠雙臂推動石磨,一圈一圈磨成乳白色的米漿,再以紗巾過濾一夜,第二天就是成塊的湯圓粉了。

大年初一早上,在老媽的千呼萬喚之下,我們起床了。八仙桌上八個碗早已盛滿了,熱氣騰騰的大湯圓,筷子的一端同樣靠在碗邊,老爸照例燒紙先請先人享用,燒盡了就輪到我們動筷了。

那半大瓷碗就只盛得下四個大湯圓,紅糖心,吃多了也膩的緊,況且那糖不純,裡面會有些渣滓,倒也吃得津津有味,吃完一碗,喝碗湯,就飽了。

後來流行湯圓餡裡包硬幣,吃到的寓示著明天有財運,老媽也附庸風雅過幾回,我和姐把湯圓裡裡外外檢查了個遍,也沒看出個端倪。

那白白圓圓的湯圓飄在湯麵,一模一樣,所以結果是大都吃著,老覺得遺憾,不甘心。

如今老媽還是會做湯圓,不過有時候也會數落這袋裝的湯圓,吃起來味不夠,個太小。我笑著安慰說,意思到就夠了嘛。

五 舞獅

舞獅(網圖侵刪)

收拾完了,穿上新衣服,全家出動上鎮上觀看一年一度的舞獅表演。

那時的獅子是在玉皇廟那邊,那獅子現在看來做工粗糙,黃白相間的,三米左右,獅頭一人,獅尾一人,帶路的一人,伴獅子的人沒見過,只覺得那活估計很累,彎腰駝背的,絕對的苦差事。

帶路的人是戴著笑臉和尚面具,穿著一身紅綠的戲服,手裡拿著把破蒲扇,一副吊兒郎當的樣兒,身前掛了個大布袋,裝紅包香菸用的,後面跟著敲鑼打鼓的三個人。

這六人組的隊伍,在鄉上挨著鋪子表演,說著些恭喜發財,財源廣進的吉利話,順便收點紅包香菸什麼的。

鄉上的鋪子開門做生意,幾乎都不會拒絕,誰都想討個好彩頭。那表演現在想來確實單調,甚至毫無新意,但是一年一回,新鮮感卻一直伴隨著我們。

要的多少,往往看老闆心意,不過也看這帶頭的笑臉和尚的表演能力,記的深刻的的是那笑臉和尚“壞“的很,有時候跟圍觀的吃瓜群眾,他也不忘“調戲“一番,尤其是大姑娘小媳婦兒的,嚇的人家東躲西藏。

我們人小,跟前是不敢去的,因為教訓深刻,跑得慢,鞋被踩掉了幾回,腳背生疼的齜牙咧嘴,罵過幾次,都被喝彩聲,鼓聲,鑼聲活活的淹沒了,慘慘。

老爸老媽倒也放心我們,鎮上人雖多,我和姐都是各玩各的。中午到點自己回家。家到鎮上,慢點走路也就10分鐘,跑的快的6分鐘也行。到鎮上沒有馬路,全是泥巴小路,天晴走的發白光,小雨一下就是滿腳爛泥。

如今當年舞獅子的人大都過了,留下的老一輩,都跑不動了。後輩之中,願意繼承這個傳統專案的人幾乎是鳳毛麟角。

小泥路變成了一條條平坦整齊的水泥路,走得踏實輕鬆,只是缺少了小時候的一些驚喜的感覺。

六 拜年

拜年(網圖侵刪)

初一的時間,大都是自己家人一起休閒娛樂。初二開始就是走親訪友到處拜年了,那時流行到對方家,一見面就說給你拜年,對方就謙虛的回句,年在你家哦。

具體為什麼這麼說,沒有細究,感覺是吉利話,大家都這麼說嘛,隨大流吧。我們小傢伙沒有那麼多說法,就只按著輩分叫人問好。

從家裡去外婆家,十幾公里山路,崎嶇坎坷,少有人家。那時候和老媽,或者老姐一起去。雖然走的腳生疼,但必須說我們真是厲害的很。

那時有些人家覺得挨家挨戶拜年嫌麻煩,就會提前告知親朋好友,定個時間,所有親朋好友聚到一起,省事省時。

不過我還是喜歡一家一戶的去,那才是拜年該有的樣子,直到遠近走完了,拜年也就告一段落了。

現在再走這路,恐怕不行了,因為退耕還林過後,原先的山路早就淹沒在深山老林之中,沒有一點痕跡了。

外婆過世,舅舅外出務工,姨媽們遠嫁他鄉,之後的老房子也隨著時間的推移,倒塌下去了,前些年,只有老媽去那,還看得出地址,可是在我們看來全是雜草叢生的地方,沒有一點記憶了。

好些親人,要麼去世了,要麼外地或縣城買房安家了,所以人越來越少。除非紅白之事,一定要通知到位,走動的也就不多了。

七 壓歲錢

壓歲錢(網圖侵刪)

大年初一,老媽會給點壓歲錢,現在依稀記得兩塊錢,那時家境一般,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鄉里鄉外,稀奇的東西不多,所以用錢的地方也不是很多,老孃給也行,不給也行。

當然給了也蠻開心的。親戚朋友給的有時候要多點,我收過最大的是5塊,一般兩元居多。

老媽那時候似乎不喜歡壓歲錢,去親朋好友家去,她幾乎是拒絕我們收壓歲錢的,不是錢多錢少的問題,而是老媽覺得大家生活都不寬裕,給錢也不好,再者有些人心疼錢,不好處,不要最好,省事省心嘛。

八 對聯

對聯(網圖侵刪)

老家是要貼對聯的,那時的對聯都是一筆一劃的,由老人家寫在紅紙上面。我想要是公公尚在,這事肯定是他來操持,因為他是我們那兒有名的赤腳醫生 ,走村竄戶的那種。

所有的藥書典籍,藥方等都是毛筆書寫上去的,所以他老人家若在,這些小事肯定自己動手了。

可惜他走的早,我也沒有人教,自學過一段時間的毛筆字,興趣高盎,比沒寫過的確實要好點。

只是被老姐鄙視得一文不值,老是數落我,拿我跟他們語文老師比。她的語文老師,敢在臘月間當集日,擺攤寫字賣,沒兩把刷子,肯定是不行的。

等我到六年級時,老媽趕鴨子上架,讓我自己寫對聯,最後真給貼上去了。現在想起來,敢貼上門去,確實是需要足夠的勇氣的,如今再看那時的毛筆字,真是不堪入目啊。

如今雖然不再寫對聯,但是新年新氣象,我依然會換上一副嶄新的對聯,以一副暫新的面貌迎接即將到來的新年。

隨著時代的變化,年味的變遷也是不可逆轉的,那些過去的年味感覺,我依然珍藏在心裡,放在心底最柔軟的地方, 在某個具體的時間,再細細回味,如同現在做的這樣。

3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就地過年,父母空巢?在外的遊子可曾用時間的優勢彌補情感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