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以後,身體各方面的素質慢慢下降,行動變得越來越緩慢,加上有些老人本身有很多慢性疾病,身體更是每況愈下。
老人的養老問題就是一個頭等的大事,年輕的時候可能會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子女的身上,一輩子辛苦奔波,都是為了給子女積累財富,想著對子女好一點,將來自己年邁的時候,就能依靠子女養老。
隨著社會的發展,除了“養兒防老”以外又出現了很多新型養老方式,比如“候鳥式養老”、“組團養老”、“買房養老”、“存錢養老”等等各式各樣的養老。
“候鳥式養老”是針對地域不同的老人,很多北方的老人到了深秋季節,天氣轉冷以後,開始像候鳥一樣組團去南方城市生活。
“組團式養老”就是很多有興趣愛好和性格的老人聚集在一起,他們組團做大家都喜歡的事情,或者約著一起旅遊,彼此之間有個相互照應,年齡差不多,會有很多共同的話題。
“買房養老”很明顯靠的就是房子,和組團養老類似,很多老人都把房子買在一起,公寓式的,或者小戶型,老人們都住在一起,相互之間走動起來更加方便。
“存錢養老”顯而易見就是多存一點錢,到時候老了以後,生活上有保障,不會把養老寄託在子女身上。
其實只要適合自己的都是最好的,往往有的老人預計的養老方式和實際的方式根本不同,也有可能組團以後,老人之間發生矛盾,最後不歡而散。
張阿姨今年65歲了。三十幾歲的時候離婚,之後就一個人帶著兒子獨自生活,當初她毅然決然地選擇不再結婚,將來老了就靠著兒子過。隨著年齡增長,兒子娶了媳婦生了孩子以後,她突然覺得“存錢養老”對於她來說才是最合適的養老方式。
兒子住在城裡,張阿姨留在老家生活,由於沒有住在一起,自然也沒有婆媳關係,過年回家的時候,媳婦也很懂事地忙前忙後,張阿姨可誇這個媳婦好。
當孫子出生以後,兩個人的關係也發生了質的變化,由於孫子太小,兒子也要忙工作,兒媳一個人在家帶孩子,有時候連飯都吃不上,產假結束以後,自己又要準備去上班了,於是兒子就把張阿姨接過去幫自己帶孩子。
以前和諧的婆媳關係,隨著兩代人的生活習慣不同,慢慢地發生改變,婆媳間的煙火氣息越來越濃。
兒子夾雜在中間根本沒辦法協調好兩個人的關係,媳婦受了委屈就把矛頭指向兒子,而媳婦和張阿姨出現矛盾,兒子依舊向著自己的老婆。這讓張阿姨很委屈。到最後她突然明白,將來自己老了,想靠著兒子恐怕很難呀。
後來一次和兒媳爭吵以後,直接收拾東西回自己家了,她不想繼續再受委屈,明明是好心幫人帶孩子,到最後卻要受一肚子氣,況且看著架勢,以後也不指望他們給自己養老。
兒媳對於婆婆的不辭而別很生氣,沒想到婆婆連自己的親孫子也不聞不問了,這無疑更加激化了兩個人的矛盾。兒子出面想要把張阿姨接回去,張阿姨卻生氣地說自己不想去給他們家當保姆,她也沒有義務來帶孫子,把他養大,已經算盡責了。
兒子聽她這樣說,自然也很氣憤,覺得母親明明知道自己困難,卻不願意伸出援手幫忙,於是也表示如果她不幫忙,以後也不要指望自己給她養老。
對於兒子的話,張阿姨並不覺得奇怪,內心早就做好了打算。
之後,兒子雖然沒有回來看望她,也會定期地給她轉賬匯款。沒想到幾年以後,張阿姨越來越想念自己的孫子,後悔當初說過的話。她一個人生活,感覺冷冷清清,雖然手上有存款,可是卻買不來親情,她也不敢主動聯絡兒子,知道兒子也對自己有意見,更沒臉去見兒媳。
對於張阿姨來說,並非她一個人有這樣的想法,很多老人都覺得自己沒有義務帶孫子,也沒有必要受兒媳的氣。
其實他們都有自己的難處,站在每一個人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每一個人都是對的,兒子大了,想要娶媳婦,媳婦到家了,又想著抱孫子,孫子生了以後,又覺得吵吵鬧鬧,帶孩子辛苦,又反悔當初答應給兒子帶孩子,想著自己存錢老了以後去養老院清靜,還不用看臉色。
這樣看來難道張阿姨就是不孝嗎?其實也並不是如此,當初在兒子最困難的時候,張阿姨身體還可以的時候,她選擇了不聞不問,等到自己老了以後,兒子就給錢難道就不是盡孝嗎?其實都是各自站在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沒有站在對方的角度,為對方排憂解難,哪怕是父母和子女這樣的關係,到最後只會越來越遠。
有很多人可能要說,難道張阿姨給兒子帶孩子,就能保證將來自己老了以後兒子對自己盡心盡力了嗎?說不定婆媳關係不好,兒媳也會從中挑出各種各樣的毛病,說你的壞話,到最好還是關係不和諧,不如存點錢,到了老年自己去住養老院。
也有人認為婆婆沒有義務給兒子帶孩子,如果沒有勞動報酬的付出豈不是和免費保姆是一樣的嗎?婆婆幫忙帶孩子本來就是仁至義盡的事情,作為兒媳不能夠挑三揀四,也不要要求太高,反而要感恩戴德地感謝父母的幫助,要對父母更好,或者說每個月適當地給她報酬。
孩子大了以後,為了避免婆媳之間的矛盾,可以分開居住,等到父母不能動的時候,就把父母接過來一起住,這也是一種最好的解決方式。
當然養老要按照每個人和每個家庭的實際情況來安排。
如果子女生活壓力大,工作忙,老人身體好的情況下,還是可以幫忙照顧一下孩子,這樣一家人更加親近。
養孩子最難的一年就是頭幾年,特別是剛剛生完孩子的時候,自己身體還沒有完全恢復,小孩太小,初為人母沒有任何經驗,勞心勞神,如果這個時候婆婆不能理解兒媳,不幫襯一點,這個時候恐怕就是最困難的時候。
有的時候是好婆婆沒有遇到好兒媳,有的時候是好兒媳沒有遇到好婆婆。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難處,想要家庭幸福,就要懂得謙讓,互相理解,才能和平相處,你所看到的幸福家庭,都是別人付出努力的結果。
凡事都是相互的,人心都是肉長的,如果在兒媳困難的時候,老人能夠伸出援助之手,兒媳必然會記著老人的好,人與人之間相處,難免會出現矛盾,和自己的父母也會發生矛盾的時候。所以相處模式是最重要的。
當然如果老人不願意幫忙帶孩子,作為子女來說,也不能強硬要求父母,父母更沒有這個義務帶孫子,作為子女更不能道德綁架,作為長輩也不能道德綁架兒媳,她不是你的親生孩子,你沒有生過她,兒子給你養老那是應該的。
人與人之間都是相互的,哪怕在外面遇到有困難的人也會伸出援助之手,更何況是自己家人呢?能夠幫一下就盡力幫忙,如今生活壓力大,每一個人都很不容易。
家和才會萬事興,一家人其樂融融才是天下最幸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