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天看的時候,有一個時期有焦慮測試,張偉顯示他有十年焦慮史。出現在大眾面前的張偉,總是一副幸福快樂的樣子。這種對比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有一種悲傷叫做假裝快樂
後來張偉解釋說,因為別人沒有理由看到你的悲傷和不快,負面情緒只能自己消化,即使消化不了,也只能站起來。
他說他看了一本書,書裡告訴他即使不開心也要“假裝開心”,這樣時間長了就能真正開心了。
不知道這個方法是不是真的有用,但是聽完之後莫名的難過。
成長可能就是把悲傷調製成沉默的過程。不再向任何人展示心碎,獨自靜靜地舔傷口。
前不久認識了幾個朋友,沒怎麼吃東西。我只記得桌子上有很多啤酒瓶睡著了。
退房後,走在一些涼爽的夜風中,不知道誰問:你開心嗎?
我得到的是各種對生活的吐槽,具體情節記不清了,只知道每個人心裡都有很多的壓抑和不快。
每個人醒著的時候臉上都有笑容,但是喝醉了,他好像變得很慘。其實他們是在裝開心。
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壓力,父母催婚,朋友攀比,經濟上的尷尬,感情上的創傷。很多人想要的是一個自由的空間,一個屬於自己的環境。但你要明白,迷彩也是需要時間脫的,口罩也是需要重新粉刷的。
記得在綜藝節目《我的孩子》中,主持人錢峰在拍飛機照片時特意把自己偽裝成小丑,因為他覺得自己很像自己。
“有時候心情不好,但是因為工作的原因,只要站在舞臺上,就一定要表現出自己快樂的一面,難過的一面只能一個人消化。”
錢峰媽媽說,要不是這個節目,她從來不知道兒子有那麼多獨處的瞬間。她一直認為她的兒子是個快樂的大男孩。
很多人說,因為不想被低估,不想被同情,不想讓別人說自己賣得不好,所以一定要假裝開心,獨自承擔這些悲傷。責任心重的人很累。但更多的是無奈。
對於成年人來說,假裝快樂似乎成了一種習慣,無論男女。
我不想表達我的苦惱,因為我不想把一個不開心的部分變成更多。我說不出我的悲傷,因為我有義務把快樂和希望傳遞給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