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老師佈置的作業文章——《考研》,我感慨良多,人生的道路千千條,想要活的精彩卻必然要選擇最難的一條。
首先我感受到的是主人公身上濃濃的父愛,以及對家庭對子女的責任、擔當,一個如此有責任感的男人,幹任何事估計都不會幹的太差。
文章的開頭,普通大專院校畢業的安徽農村籍主人公,受限於學歷和能力,四處找工作碰壁,獨自漂泊幾年後,來到大上海接手打工父母開的早點店,靠著自己的勤勞肯幹終於有了穩定的收入,期間結婚生子過著平凡的日子。
也許是大城市的生活開拓了他的眼界,也許是女兒的出生讓他有了更高的期盼,又或者學歷的短板始終是他的一個遺憾,總之有一天他不合時宜地萌生了“考研”的念頭。在周圍人狐疑的目光中,在忙碌的生意間隙,英語只有小學水平的他開始了堅韌而又沉默,看起來像是天方夜譚的準備。
皇天不負有心人,在經歷了可以想象的艱辛後,他終於如願以償,這時候“謎底”也揭開,原來他考研是為了“積分”,為了讓女兒能夠接受更好的教育!一個“偉大”父親的勵志形象躍然紙上。
其次我感受到的是,人在有的時候真是要“倒逼”自己一下,不給自己定下一個更高的目標,不破釜沉舟地去嘗試一回,你真不知道自己能有多大的潛力。
按照一般人的生活軌跡,主人公辛苦開店,可以有一份勉強不錯的收入,女兒在學校借讀,等高考的時候回原籍參加考試,或者考得不錯自己考到大城市,或者考得不好,將來跟隨父母打工,在農村人眼裡也算是見過世面的人,但是由於主人公的“壯舉”,女兒的未來已經大不同。
因為父親的努力,女兒的前程變得更加的光明,這也是一部小人物的奮鬥史,雖然出身不能選擇,但我們可以透過奮鬥達到別人一樣的高度。
為了讓孩子能夠“在星巴克裡喝咖啡”,主人公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克服了重重困難,也得到了人生的昇華。
這讓我想到了我考職稱的那年,因為年紀大了記憶力不好,學習學不進去,總之各種推脫,但是一旦逼到那個份上,就爆發出了巨大潛力,生活中、腦海裡沒了有其他雜念,謝絕了一切社交活動,一個字就是“幹”。結局自然是美好的,成績下來的那一刻感覺整個人都飄飄然,一切的付出看起來都是值得的。
努力到無能為力,學習到感動自己。這是一個終身學習的時代,只要有目標什麼時候學習都不算晚,一旦學習有成,人生就能夠得到華麗的蛻變,相比較渾渾噩噩過一生,我們何不推自己一把,何不給自己多一種選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