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2000多年前,亞里士多德就提出一個大家都會觀察到的現象:人最想要的是“快樂”

1961年美國心理學家米哈里·希斯贊特米哈伊想為真正的快樂做一個定義,他提出一個名詞叫“全心沉浸的心流”。

為什麼會有“心流”?

當人們全身心投入某件事的一種心理狀態。比如藝術家在創作時,作家在寫作時。人們處於這種情境時,往往不願意被打擾,特別抗拒中斷。

當一個人將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種活動上就會擁有某種心流,同時會有高度的興奮及充實感。

這種感覺,你有過嗎?

是什麼讓我們感覺快樂?

1.自己的選擇

2.投入和專注

3.不缺乏挑戰性

4.具備清楚的目標,但不過高

5.能夠得到立即的回饋

我們看一下,為什麼會有許多人喜歡玩遊戲。

其實非常符合這五條:我們自己選擇的,需要我們的專注,同時等級逐漸提升,挑戰逐步加大,我們每一步很清晰自己的目標,而每一刻我們都可以看到資料在變化、在提升,這就是立即反饋。

專業人士發現,沉浸在心流中的人們不但會感到深深的滿足,也會無視時間的流逝,而且因為全神貫注於手中的工作而徹底忘了自己。簡直就是陶醉其中,不能自已。

如何獲得心流?

看到這裡,或許你已經對於心流感興趣了,甚至也期待自己每天也有這樣的體驗,在這裡有三個建議和大家一起分享下:

1.給自己設定一個怦然行動且可執行的目標。

首先必須是怦然行動,在我們的生命裡肯定有那麼一些事情自己很想做但卻遲遲沒有動手。比如有些人喜歡畫畫,有些人喜歡朗誦。這時候我們可以給自己設定一個目標,比如晚上9點到九點半就專門給自己半個小時。

這樣的目標不難,且又是做你自己喜歡做的事。

而如果你從來沒有心流的體驗,這將對你產生很大的影響,幫助你重建心流,而這種重建可以幫你以後建立更多這樣的體驗。

同時要注意的是,在設立目標的時候記得是具體清晰的行為而不是想法,比如你的目標是,晚上用一個小時寫一篇文字跟明天中午下樓取快遞,哪個更容易讓你去執行呢?

肯定是後者,因為後者是一個清晰可執行的動作。而寫一篇文章,沒有具體的主題和方向,這只是你的一個想法而已。這樣的想法執行起來會比較難的。

2.給出儀式感,專注去執行。

對於儀式這個詞可能很多人會有些排斥,總感覺很形式,咱們這個儀式是一種對於自己的儀式,比如古代敬神前沐浴更衣。

而如果你要開始寫一篇文字,那你可以先把手機放在遠處,然後坐直腰板,把桌面清理乾淨,閉上眼睛,兩手的五指放在一起,深呼吸下,讓自己心情平靜下來,然後全身心投入其中。

3.循序漸進,及時反饋。

要調整好你的目標,讓能力和挑戰性在心流區裡,如果太高會讓你一下子失去信心,太低會無聊。

及時反饋,我們大腦喜歡及時反饋,這樣才更有動力進行下一步行動。

你可以透過給自己一些記錄,一些分享,一些反思,讓自己在每一次的行動之後都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進步和可提升的空間,特別是自己每一次的進步。

如此這般的話,我們的生活更有質感與品位感,生命更有深度與顆粒度,心更富有彈性與活力,人會更加快樂。

9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不能回家過年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