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露去年答應男友求婚,過年回家見父母,由於去年的特殊情況,她和男友一家過了兩個多月,也算是同居了,但是這兩個月讓她決定不結婚。為什麼會相愛的兩個人,是什麼樣的事情讓露露提出悔婚的呢?
原來在男友家住的那兩個月的時間裡,她發現他爸爸和男友從來不用幹活的,每次男友媽媽去問他們父子兩吃什麼的時候,他們都會說隨便做什麼吃什麼。可是當他媽媽買回來之後又會嫌這個嫌那個的,說怎麼又是買的這些啊。尤其是他爸爸,他媽媽在廚房忙著做飯的時候,一點忙都幫就算了,但在吃飯期間卻會邊吃邊抱怨說這個不好吃那個沒味道的。
還有次吃完飯,他媽媽切好了一盤水果,剛擺上來他爸爸就開始抱怨說:我不是說了要吃葡萄的嗎?你兒子也喜歡這個的,你這是沒記性嗎?還讓我們怎麼吃啊。於是他媽媽慌忙解釋說:我知道你們喜歡吃草莓,可是樓下水果店的草莓不夠新鮮,所以就買了別的水果。沒想到他爸爸當著露露的面一臉不滿對他媽說:你就不知道去遠一點的超市買嘛,就圖省事兒懶死了,快點下去多買點草莓。
看到這種家庭氣氛,讓露露坐在沙發上特別尷尬,而男友卻對爸爸說媽媽的事漠不關心,或者安然地坐在那看電視。露露看著這對父子對阿姨的態度,這讓她彷彿看到了自己婚後在這個家的樣子。
於是在過年後她就和男友提出了分手,最後她男友說:無論讓我選擇多少次,我永遠會把家風擺在擇偶標準的第一位,而你和你爸爸對你媽媽的態度我看到了我的未來,要是真的嫁給了你,我可能和你媽媽一樣做你和你爸爸的保姆吧。
我是很認同這句話的,在結婚前最重要的不是要看對方多有錢有勢,而是要多仔細觀察對方家人的為人處事。而判斷一個人適不適合結婚最直接的參考標準就是他的父母:他父母的言行舉止,在他成長的過程當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好的另一半大都不是調教出來的,而是他的家庭氛圍薰陶出來的,他父母如何對他的母親,大機率他也會用同樣的方式去對待自己的另一半。
兩個人相愛其實很容易,但是如果三觀差距太大,兩人相處起來就會很難。父母的為人處事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人品和三觀,所以婚後你會發現你改變不了他的認知,而她也理解不了你的想法。愛情可以盲目,但是結婚不行,結婚多觀察一下對方的家庭氛圍和相處模式,多給自己一份瞭解和一份底氣,在結婚前冷靜思考對方是否適合自己,別等到結婚以後再去後悔自己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