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我們目前接觸的情商管理的課程都是提倡大家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我想我們要重新來糾正一下,我們來重新梳理一下關於情緒的那些事兒。

情緒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正所謂: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我覺得佛學裡面講的最科學:

在佛學看來,一切眾生都是“有情”,只要是一個正常人,都會有喜怒哀樂、親情、友情、愛情。學佛,是由眾生來學,是由凡夫開始的。佛教徒並不需要排斥感情生活,但看其能不能以理性來指導感性,以感性來融合理性,以智慧來指導情感。如果佛教只提倡“不動心”、“離欲”,則一般人無法進入佛門。如果佛的教化中沒有“情”的成分,也很難教化眾生。

菩薩也是多情的,只不過佛菩薩那叫慈悲,是慈心+悲心的多情。

何謂慈悲?“慈能予樂”,想辦法使別人快樂,並且以別人的快樂為自己的快樂;“悲能拔苦”,時刻都要想盡一切辦法來解決別人的痛苦。其實,佛法的“慈悲”,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愛心”。愛及一切有情的心。

因此,佛心是一顆完全放開的心,也是一顆最“多情”的心。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下情緒的分類,我國古代將人的情緒分為喜、怒、哀、樂、愛、惡、懼七種基本形式。現代心理學一般把情緒分為快樂、憤怒、悲哀、恐懼四種基本形式。根據情緒發生的強度、持續時間和緊張度,可以將情緒分為心境、激情和應激。至於關於情緒的詞語,那就太多太多了,不勝列舉。

為什麼讓大家瞭解上面這些呢,是想讓大家先平和的接受自己總是有情緒這件事情,然後呢清楚的知道情緒是這樣劃分的,我們只有認識它,瞭解它,才能熟悉它,然後我們才能與之和解,找到相處之道。而這個是我們每個人都要重視起來的,因為你的痛苦、幸福都是透過你的情緒影響和表達的。

那麼接下來就很簡單了,我們很容易的就把情緒分類了,你要時時刻刻的去覺察你的情緒,不好的情緒好的情緒為什麼會產生,你自己當時的心理狀態是怎樣的,不要去剋制它,只要去了解、明白、看透穿透它,自然而然您就可以照亮它,照亮你的人生。

有一個規則大家要牢記,好的情緒你可以分享,壞的情緒你首先一定要學會忍隱,但忍隱後一定要自我反省和自我觀察。

我覺得任何人都沒有任何理由向另一個人發洩自己的情緒。這是人最基本的素質。

這也分兩個層面,一是心理層面的,二是行為層面的,心理層面你要意識到你所有負面情緒如果透過行為影響到他人,你的行為就是自私的,我們特別容易忽略的就是我們最親密的人,我們愛人,孩子,我們會理所當然的認為他們既然是我們去親密的人,就理所當然的應該要理解我,包容我,甚至包容我的壞情緒,你要知道這將會為你們關係的破裂埋下最嚴重的的隱患。沒有人有這樣的義務,來承接你的壞情緒,因為所有的人都首先是個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即使你們有婚姻、母子、父子這樣的契約存在,因為每個人盡義務和責任的方式是不一樣的。

所以,只要你分享了你的壞情緒,不管物件是誰,你的行為就是自私的。

我們再來看看,壞情緒背後是什麼,也就是壞情緒的來龍去脈是怎樣的,你一旦有了壞情緒,其實就是你的智慧和能力侷限性的體現,肯定有你處理不了的事情,這裡同樣包括兩個層面,一是有你處理不了的事情,這是你辦事能力上需要提升,比如:事業不順、合作談不成等等;另外一個,就是你處理不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缺乏溝通的技巧和策略,沒有朋友、沒人願意和你多溝通等等,包括你與親人之間也溝通不好。

這兩方面又可以歸總到一個源頭:就是你的智慧不夠。

其實當你有壞情緒的時候,你是無助的,你無法冷靜和理性,所以你很容易就陷入到問題裡面,而無法也不願意去思考如何解決問題,而這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你又會因為你的情緒製造了新的問題,這是個怪圈,你必須要立刻停止它。這個很好理解,舉個例子,你工作不順利,今天有個合同沒有搞定,你很鬱悶,帶著壞情緒回到家,你愛人並不知道,跟你說了說家裡的事情,這樣就引發了你情緒的爆發,你們吵架了,夫妻冷戰了,你看你又製造了問題。但實際上你情緒的爆發是白天合同沒有搞定的情緒的延續,這時恰好你的愛人出現了,你借題發洩出來了,又有麻煩了,你的情緒就更加的壞,然後第二天帶著更糟糕的情緒上班,合同就更加搞不定,你看這是個能夠把人打垮的怪圈,不是嗎?

那麼我們要怎樣做呢,需要我們可以敏感的捕捉自己的情緒,一旦發現是壞情緒,立即想為什麼,一定是想自己的問題哦,多數都是自己對某事或者對人生無能為力的體現啦。然後冷靜下來,接受現實,開始進入解決問題的階段,同時要記住一個常識,解決問題是需要時間的,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再遇到壞情緒,同樣的對待方式,檢討自己,並立即踏上解決問題之路。這個迴圈就是個良性的把你帶上提升之路的迴圈。

那麼我們需要知道情緒也分壞情緒和好情緒的,情緒同樣是箇中性詞,你要很清楚的覺察它,找到與它合適的相處之道。

這裡面最重要的原則就是,所有的原因都要從自我身上找,人類天生有個傲慢的心理,這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就是不願意承認自己無能,不願意承認自己的認知是有侷限性的,然後自私也是我們的天性,所以我們總是將壞情緒發洩到別人身上。你會說,醫生說長期生悶氣會得病,你看多自私,為了不得病就傷害別人嗎?而且你用你的壞情緒傷害最多的就是你最最親密的人。你為什麼不想想如何提升自己的素養、涵養,提升自己的智慧,讓自己不生氣呢?你為什麼不要去攀比,有個知足常樂的心態呢?你為什麼不用醞釀壞情緒的時間和精力去讀一本書呢?你為什麼不用關注他人的時間和精力多多的反觀、反省自己呢?······

諸事不順,反求諸己!你所有指出別人問題的言語和心思都只能證明你自己無知罷了!也不要說愛,因為我們的愛是有前提的,真愛是你愛對方不是為了讓對方愛你,你愛對方不是因為對方的表現好,你為對方付出,不是因為什麼而付出,你就是愛對方,就這麼簡單,沒有前因也沒有後果,這才是愛。所以我們都不要輕易說愛好嗎?

情緒,面對它,接納它,與之和解,向內尋找解決之道。

7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簡單戀愛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