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將至,按照舊曆,依舊在中國的國土上上演著人口大遷移,浩瀚的大軍陸陸續續迴歸到大本營,千里迢迢奔襲到父母身邊,開始享受春節過年才有的濃厚氛圍——盛世美食、推杯換盞、走親訪友,是為春節三大特色行動。
因為疫情的緣故,也有很多人選擇了待在原地過年。一是為了安全,也是為了免去返程的麻煩。正所謂人雖不動,親情未減。父母牽掛不回家的兒女,早早把一些美食寄到兒女身邊。比如土雞、豬牛肉、殺好的魚、排骨、棒骨、豆腐皮、凍豆腐、酸菜、蒸肉等等真空包裝,一應俱全的節奏,呈現在異地兒女的冰箱裡。讓置身外地的遊子,免去了自己動手採購和準備的麻煩,更多的是承載著家人滿滿的愛,是習俗,更是愛的表達,豐富而深刻,美味且入人心。
也存在沒有收到任何快遞的遊子,孤孤單單一個人在外地過年,不要悲傷,或許你們的美食正在路上。熬過冰冷的冬天,每個受過冷落的孩子都會迎來溫暖的春天,唯獨屬於你自己的春天。希望到時我們學會倍加珍惜。
人生是不斷抵押的過程,為了不必要的麻煩我們抵押原地不動、失去陪伴父母在側的機會。正如為前途我們抵押青春,為幸福我們抵押生命。只是希望這種抵押,能讓我們獲得更深刻的思考,領悟更深刻的情感歸依,抵達更美好的生命歷程。比如,正好利用這段時間多讀讀書,靜下心來彌補一下以往缺失的思考;可以和一二朋友暢談生活工作經歷,彼此交流學習人生經驗;可以集中看幾部深刻的影視紀錄片,從中汲取有營養的成分;可以高度鑽研下專業,想象明年的規劃和未來的用力方向……都是值得孤身在外的人兒好好利用起來的整段時間。加油吧,騷年。
已經回家的人兒,多半都是幸福的。正如《常回家看看》歌詞裡唱到的,媽媽準備了一些嘮叨,爸爸張羅了一桌好飯,生活的煩惱跟媽媽說說,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談談……常回家看看,哪怕幫媽媽刷刷筷子洗洗碗……哪怕給爸爸捶捶後背揉揉肩……老人不圖兒女做多大貢獻,一輩子不容易就圖個團團圓圓。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很多的兒女選擇了只跟父母報喜不報憂,只說好的高興的事情,很多的壓力和不快留給了自己內心深處。是呀,哪個在外奮鬥過的人兒,不是帶著滿身的傷痛回到最親的父母身邊,在僅有的節假日裡過上幾天溫馨毫無壓力的生活,吸取滿滿的能量,待到來年出征再奮鬥。所以年老的父母們,請對回到你們身邊的兒女多些理解,多些溫暖,他們中有很多人承載著一些壓力在對自己的父母好。所以年輕的兒女們,好不容易回一趟家,請對身邊的父母多些重視,多些陪伴,多些在家待著無所事事的日子,僅僅看著父母,日起而作,日落而更,就已經足夠。再多的推杯換盞,不及在父母身邊三刻陪伴;再多的走親訪友,不及在父母身邊無所事事。終有一天,你會明白,最親的父母,最近的陪伴,最無聊的相處,反而是最珍貴無比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