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意圖
人們都說越長大越害怕過年,成年人的世界太複雜,不會再像小時候那樣無憂無慮到只有開心和熱鬧。
三十多歲還兜裡空空是現在無數年輕人的真實寫照,回到家還要面對親戚朋友的詢問和審視,過年前期望的歡聚一堂,總是演變成被攀比的心情不暢和被數落之後的糟心。
然而這些只是普通年輕人最正常不過的春節遭遇,而真正討厭過年這件事,其實是從結婚開始的。在沒有結婚前你面對的最多隻是催婚、工作好壞的詢問,而結婚後的新年除了這些,還要面對太多的選擇。
每年快到了春節的節點,在已婚人圈子裡就會出現一個熱議的話題:“今年應該去誰家過年”。
示意圖
遠嫁的女人,是這個問題中最大的犧牲者
每一個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女兒遠嫁,婚前的女人總是不能太理解父母的這種想法,他們都以為嫁到遠方並沒什麼,想要回家只是一張機票的事情,可是往往到了婚後才發現,你可以輕易的得到一張機票,但難的確是生活帶給自己的身不由己。
女孩子在婚姻裡總是做出讓步的一方,在幾千年的傳統文化裡早就把這個規則寫進了每個人的潛意識了。女人一旦出嫁就意味著要和孃家說再見,和過去的自己說再見,都以為自己是嫁給了幸福,其實卻嫁給了漫長的孤獨,即使沒有過年那幾天假期,平日裡繁忙的工作和家庭,也讓一個女人回家的路變得異常艱難。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這是深刻在中國人心裡面的刻板規則,即使社會發展到如今這般程度,也沒有能做到像papi醬那樣去拋開傳統,遵從自己的內心。
示意圖
“去誰家過年”早已成為夫妻心底的隱藏矛盾
如今不像幾十年前,大多數的家庭裡有好幾個孩子,在團圓的日子裡即使有人不在,也不會顯得太冷清。但如今的獨生家庭越來越多,每個孩子從小都是嬌生慣養,長大之後突然離開讓老人從心底很難接受,這也是為什麼到誰家過年這種矛盾越來越激烈的原因。
結婚之前的人們都會都天真地認為愛情可以戰勝一切,而婚後的生活依然是循規蹈矩。在婚禮上信誓旦旦地說“他在哪家就在哪”,但是時代總是會被,有多原本根深蒂固的想法總也會一點點鬆動。
對父母牽掛的痛苦不應該總是讓女人去承擔,即使是老人們傳統的觀念很難改變,男人也不應該讓自己的女人委屈來成全自己。婚姻應該是平等的,是雙方兩個人組成了一個新的家庭,而不是單方面地去讓女人去融入男方的家庭。
示意圖
過年各找各媽,真的可以嗎?
有人說:這個問題有那麼難嗎?到時候各回各家不就好了嗎?這聽起來是個不錯的建議,排除了兩個人對家庭的牽掛,也避免了矛盾。但是想要實施起來太難了。
如今的婚姻早就不是兩個人的事情,而是牽扯到了兩個家庭,而且每個人的的家庭環境也完全不一樣。“各回各家”的過年方式不管在任何一方的家庭中,都是不能被理解的。新年本來就是團圓的日子,結了婚的人更應該在一起,如果真的“各回各家”了,無疑會引起“是不是兩個人感情出了問題”的猜測,即使你再去解釋也很難打消他們的疑慮。
示意圖
“去誰家過年”永遠是個解不開的結
有些事情就是不能兩全,無論怎麼選擇最後還是會陷入一個兩難的境地,得不到一個讓人滿意的結果。不是所有的問題都會有一個固定答案,也不是所有的熱情都應該有所迴應。
夫妻雙方兩個人也許可以在這件事情上提前立好一個規矩,但是不適合給往後的婚姻都加上一些條條框框,這對婚姻的健康有百害而無一利。或許夫妻雙方在面對這個問題的時候,最好的做法就是理解和寬容,做出最大的讓步,也許問題也可以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