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無處不存在著悖論。一邊在一地雞毛的婚姻裡掙扎欲罷不能,一邊又在苦苦追逼,把兒女往婚姻的籠子裡驅趕。
我有個很要好的朋友,家有一女遲遲沒有婚配。遇見了,我總會順嘴問兩句,後來發現她在有意迴避這個話題。
有一次她對我吐苦水,說,我心裡急呀,其實我和她爸都不敢問她這個問題。我們一問她就煩,不理我們生悶氣。家裡關係搞得很僵。
後來見面我就避而不談這方面的話題了。直到有一天她來給我發請帖,她女兒要出嫁了。
看得出她從內而外散發著的喜悅。這時我才知道,她女兒以前之所以抗拒這個問題,總是強調沒有喜歡的人,不願意把自己隨便打發了。
這一次是透過一個轉折關係,託人給她女兒介紹的物件;他們苦口相勸,女兒才勉強同意了見面。
因為之前曾經歷過兩次類似的相親,他們也沒報多大希望。令她沒想到的是,這次的見面兩個孩子竟一見如故。處了一年不到就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
她感慨說緣分真是個奇巧的東西。兩家之前就住在一個街區,以前工作生活上說不定都照過面的,只是沒有特別的交往。誰知緣分就在眼前,卻來得這麼遲。
她說這總算是了結了我和她爸的一樁大心事,這麼多年來,一直壓在我們的心頭,她爸常為這事躲著唉聲嘆氣。
我和她爸並不是講究傳宗接代的人,可血脈傳承畢竟是中國人輕易改變不了的一個傳統觀念。
如果不事關我女兒,我也會輕鬆地勸別的父母順其自然,要尊重孩子的意見,不要干涉他們的生活。
可眼瞅著自己女兒都30歲了,心裡哪有不急。我願意她過尋常人的日子,結婚生子;不希望她走不尋常路,後半生無家無血緣親情,身心無所牽絆。將來我們老了哪放得了心……
是啊,為人母我真的能理解她的這種心情。
我們的婚姻生活可能並非花好月圓,剪不斷理還亂矛盾重重,有時甚至想要逃離。但是輪到自己兒女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我們的心境又不同了,依舊還是盼望孩子能過上通常意義上的家庭生活。
而今,那個抗婚的女孩已是3歲孩子的媽。據朋友說比她當年還會當媽,更事兒媽。一肚子的育兒經,根本瞧不上她插手帶娃。
遇到抗婚和逼婚的對決,有時並不是兩種觀念的較量,而是父母兒女所扮演身份的不同而引起的衝突。
曾經抗婚的孩子,等他為人父母后,大機率上,也是會期望自已的孩子將來的生活多走尋常路的吧。
因此,催婚與抗婚這對矛盾,能夠達到和解的只有時間。當愛情來臨,兒女心甘情願締結良緣時,便是皆大歡喜。
苦苦相逼,終無良策,兒女不甘俯首就犯。父母內心縱有萬般的缺憾,最後也只好妥協,遵從兒女的選擇,直至相安無事。
(網路供圖,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