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是一種很主觀的感受,每個人或者每個國家或民族的審美可以有很大的不同。同時這種感受也很神秘,尤其對於人來說,很多美感似乎並沒有存在的意義。比如美可以在求偶過程中有重要作用,但對於人類來說,很多美感似乎並沒有明確的目的,尤其有些音樂給人的美感幾乎任何解釋都顯得牽強。某種程度上說,美是人所有的感受中最神秘的一種感受。所以才有了一門學問叫美學。
美的外在表現很像一種語言,只要你能看得懂,任何表現形式都可以產生美感。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很多人你咋一看很普通甚至有點醜,但接觸下來,你也許會發現她會慢慢變得美了,因為你看懂了她的美的語言,瞭解了她的內在美好感受。可見,美的表現應該是內在美感的一種外在表現形式。所以將美分為內外兩部分來分析,脈絡就清晰多了。同樣的內在美感可以有完全不同的外在語言,比如有些人可以用粗暴的方式表現溫柔、有些民族或許覺得女人胖才更性感。至於問到美感到底是什麼?這就像問痛感到底是什麼一樣很難回答了,只能說美感就是一種主觀感受,或許與其他感受一樣來自一種意識層次上的設定。說它是設定是因為美感發生在意識層面上,它並非由某些神經元資訊發放所產生,而是物理資訊與精神元素的連結。
所以我們以為的所謂不同的審美,或許僅僅是美感的外在表現形式的不同。也就是說我們所討論的所有關於美的問題,其實不過都是在討論美的外在表現形式而已。就是說只要某種外在表現形式被大家一致接受,就算做大家都具有一樣的審美了,而不在關注其內在美感的感受是否一致、差別很大甚至是完全不同。 比如很明顯的例子,當看到斷臂維納斯雕像,每個人都似乎從藝術的角度在讚賞其美,但大家內在的感受會相同嗎?我想我不說大家也會知道答案的。那麼作為另一個相反的情況,每個人看到不同的事物,卻喚起相同的內在美感的情況是否存在呢?比如曲調完全不同的音樂,可能會讓人產生相同的美感。或者一個好吃的人看到細膩的面板,感受到的是一種食物之美。
似乎想證明內在美感的差別容易些,要證明內在美感完全一致很難甚至做不到, 因為美感作為一種精神性的存在,深處於人的主觀的意識中,無法像實物一樣放在秤上衡量。對於另一個人的內在感受,我們似乎只能透過所謂的第六感去嘗試共鳴,從而獲得我們自以為的瞭解,或許,真的存在一種不可見的精神媒介可以讓感受相互溝通也未可知。比如,據說雙胞胎其中一個受傷,另一個會同樣感受到疼痛。還有當我們看到一個人處在病痛的折磨中,我們似乎也能在想象中體會到他的痛苦感受。儘管如此,我們仍然沒有可靠的證據證明人的某種感受是否完全一樣。比如兩個人同時觀看一塊鮮豔的紅布,但在兩個人內在感受中,究竟紅到什麼程度?色差是否完全一致?都是沒辦法確認的。一個證據是當兩隻眼睛看某個物體故意失去焦點,會出現重影,這時候你會發現兩個影象的顏色多少會有點差別。還有比如當某人感到害怕時,同樣的紅色也許會讓他感到更紅。
所以美的外在表現形式就像道德問題那樣具有社會性,但並不表示其真的什麼實質性的低俗和高雅。比如,一個道貌岸然的正人君子,可能也會偷偷欣賞低俗的片子。審美好像更多的成為一種掩飾人真實感受的裝飾品。比如,大家都裝作看懂了一幅油畫、裝作讀懂了一首詩,其實你懂的…
如前所述,有證據表明,感受可能會以一種精神性的介質來傳遞。比如,兩個投機的人不用說話交流,甚至不用眼神交流,就會有心靈感應,就會感同身受地體會到另一個人的感受。事實上,人的感受很容易被察覺出來,這一點女人似乎很有天賦。那麼,如果一個人沒有外在的不道德的表現,我們能說一種內在的感受是邪惡的嗎?沒有任何道德或法律能約束人內在的感受,似乎也沒有理由去約束。任何內在美感如果不表現出來,似乎都沒有低俗高雅或正義邪惡之分,除非你透過第六感察覺到並覺得厭煩。所謂的邪惡的美感,可能只是你因為不喜歡這個人而已,換做你喜歡的人,他的邪惡在你看來反倒成為一種情趣。
那麼美是否就是在適當的時候,對適當的人並以適當的方式所表現出的某種內在美好的感受?我們不要因為某種不恰當的表現形式而否定內在的美感,反過來說,透過適合的方式,我們其實是可以釋放任何內在感受的。比如愛看恐怖片的人僅僅是享受恐怖的美感,但並不喜歡真的遇到恐怖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