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再次整理了,釋出出來,看了一下時間,是2017年,感嘆,原來我做了這麼久!廢話不多說,正式給出七個習慣,看你有沒有!
1.積極主動
別人怎麼對你是他的事,你怎麼迴應是你的事。積極主動這個習慣,其實所有人都知道,但是實際上是非常非常難的一件事情。
比如大多數人會因為天氣不好,就心情不好,內心太過波動。
在比如有的時候回家看到配偶臉色很難看,或者說了一句不爽的話,倆人就爭執起來了,其實是忘了這條。
他對你態度不好是他的事,如果我們就這樣被挑起來了,那就是我們的內心不夠強大。
很多時候,面對別人的不好態度,自己可以選擇快樂,也可以選擇不快樂,不是嗎?可是誰又能淡定到別人怎麼說都無所謂呢?
所謂就是內心氣場不夠,能量不夠。比如別人說你是豬,你一定要反唇相譏嗎?難道你真的認為你需要替自己辯解嗎?既然不需要,那又何須動氣呢?
2.以終為始
不少人在出發了很久之後,卻忘了為什麼出發,不知道目的是什麼,然後就不了了之。
做任何一件事情,首先肯定要先有目的,先處理事情,再處理情緒,先明白目的,再朝著這個目標邁進,則一切都會朝著正確的目的地前行。
3.要事第一
有些事情是重要不緊急的。
有些事是重要又緊急的。
每個人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保證與自己的目標一致,然後去完成它,不能顧此失彼。
事業完成好了但是孝心沒盡到難道等什麼時候再去做嗎?
所有的角色都是齊頭並進的。
4.雙贏思維
雙贏不是我要贏,所以你必須要輸。
而是雙方都一起努力,要一起贏。
寫到這裡突然想到了愛情。
愛情不是爭個我輸你贏,而是我們都在為了我們的將來更好,而共同努力,實現雙贏。
5.知彼解己
同理心很難,很多時候發脾氣,其實就是沒有實現共情。
而共情能力決定與別人的社交溝通能力。
在生活當中,最好的方式就是移情聆聽,說通俗點,就是共情,你和朋友,情侶,父母之間,都需要。
更好的實現共情,才能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並且解決問題。
6.綜合統效
書裡沒講,但是我在日常的生活中,體會最深的一句話就是。
當你和別人意見發生分歧的時候,這個時候不要妄下定論,你的是正確的。
而是要首先假設他的是正確,你的是錯誤。
之後會反思,為什麼他會有這種想法。
然後求同存異,尋找兩個人之間的第三條路,商業合作是,夫妻之間也是。
7.不斷更新
人是社會性動物,所以必定有社會性情感。
在更新環節,既包含了自己的層面,也包含了對外人的層面。
對自己的層面包含身體,智力,精神。
對外界的層面,包含對團隊和其他人的影響。
但是這種影響是積極,正向的。
之後不斷螺旋式上升,最終變成更完美的自己。
我當時看這本書的時候,其實還是挺懵的。
再次回顧發現自己發生的很多問題,其實都是由於自己沒有按照習慣去做。
知道是一回事,做到又是一回事。
人總是高估知道和做到之間的距離,我也一樣!!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