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要在一起的是他,最後背叛我說分手的也是他……”
後臺有位女生朋友,向熊傾訴了她上一段的感情經歷:
和前男朋友在一起兩年,她一直以為他倆天作之合,自己真的找對人;
後來因為工作關係兩人異地,男生不斷冷暴力,說跟她在一起壓力很大,想放棄這段感情。
答應分手之後,才從朋友那得知:原來沒有什麼不合適、壓力大,不過是有了新歡。
“難道就這樣放手讓他們幸福,我來承受所有痛苦嗎?真的不甘心,有那麼幾個瞬間有報復的想法。”
熊覺得,在愛情路上,我們難免會遇到這樣一些「惡情人」:
他們背叛感情,同時善於製造假象,把一切錯誤歸結到對方身上。
在與惡情人戀愛到分手的過程中,我們要面對各種各樣的情緒怪獸:
空虛、焦慮、痛苦、自我貶低、不甘心、想報復,等等。
當然,「惡情人」可不是熊瞎取的名字~
而是來自熊今天想要為大家分享的一本“失戀自助書”:《如何不喜歡一個人》。
書的作者,來自美國的傑克森·麥肯錫,也曾和這樣的“惡情人”交往過;
他說,那段戀情幾乎抹殺了他全部的自我意識,也和開頭那位朋友一樣,受傷焦慮、不甘心……
後來他逐漸意識到,報復前任(惡情人)最狠的方式,不是阻止對方幸福,而是盡全力讓自己幸福。
於是他把注意力放到自己身上,努力過好自己的生活,結合自己所學的心理學知識,漸漸走出失戀陰霾。
而某天上網時,他發現,原來世界上有許多和自己一樣受過感情傷害的人;
於是,他建立了一個小小的線上療傷互助社團psychopathfree.com,如今已經治癒了數以百萬計人的心碎和迷茫。
書中,作者就從心理學的角度,幫助我們療愈與“惡情人”戀愛的痛苦,重拾尊嚴,找回自我。
熊呢,也從中選出了5種自我治癒的方法,彙集成這份「失戀自渡指南」,送給大家。
希望可以幫助大家從惡劣的情感關係中振作起來,找回面對未來的勇氣~
接受失戀的事實,學會獨處。
就像開頭那位女生一樣,很多人在意識到自己曾和這樣一種“惡情人”交往過的事實,會覺得羞恥和憤怒:
會想要當面去反擊、去揭露那個人內心的醜惡,想要報仇,想要伸張正義。
但作者希望我們明白,總有些事情無法受我們的控制。
“你唯一能做到的就是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認真生活,努力療傷。”
在作者看來,想要專注於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獨處。
在獨處時,我們可以盡情展開想象,把壞心情變好;
當然也可以任由壞心情發洩,讓自己盡情痛哭一場。
獨處時,我們對自己的幸福感有百分之百的控制權,也得以從“惡情人”手裡奪回那個完整而真實的自己。
熊覺得啊,獨處就是練習愛自己的最好方式。
不被打擾,也沒有偽裝,讓整個靜悄悄的世界都變成自己的宇宙;
在這個宇宙裡,唯一值得在意的,就是自己的喜憂。
無論如何,先照顧好自己。
失戀是一種怎樣的感受呢?
空虛,遺憾,心靈和思維都變得麻木不仁,全部生活彷彿都被頹廢感吞噬。
作者說,結束一段與“惡情人”的戀愛,又在這些基礎上,平添了些不該有的愧疚:
會被對方虛假的表象所欺騙,認為一切都是自己的錯,是自己做得不好;
於是,我們常常懲罰自己,以傷害自己的形式讓自己付出“代價”。
而作者認為,無論如何,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尤為重要。
“你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讓你的理智與思維重新發揮作用,照顧好身體是你此時唯一能做的事情。”
而關於照顧自己的方法,作者在書中也為我們列舉了不少建議:
1. 堅持運動。即使運動強度弱一點也沒關係,只要保持運動就好。
2. 保證自己的一日三餐。或許沒什麼食慾,但也不能因此餓壞了自己的身體。
3. 保證7-9小時的睡眠,每天按時起床。混亂的作息會讓人越發抑鬱、沮喪,所以,給自己定個鬧鐘吧。
4. 多出門曬曬太陽。陽光的溫度有良好的治癒效果。
5. 保持個人衛生。別因為心情不好就不刷牙、不洗澡,要讓生活重新健康起來。
6. 別總是照鏡子。不要對自己的容貌太過苛刻,要相信自己看起來真的很好。
要記得,愛情的結束,意味著我們更要雙倍愛自己;
而心靈正在經受磨難,也意味著我們要雙倍愛惜好自己的身體才行噢。
消除“要是……就不會分手了”
的想法。
就像前面說的,戀愛中,“惡情人”最擅長為自己營造出一個完美的假象;
這使我們認為一切都是自己不夠好,進而去回溯戀情中每一個自己“出錯”的細節。
“要是當時送他禮物,就不會分手了。”
“要是那天穿好看一點,我們應該還在一起。”
“要是那次吵架我主動道歉了,就不會走到這一步了。”
但事實上,這些小事根本不會是分手的主要原因。
作者希望我們明白:
如果區區幾個“要是……就好了”的事件就足以決定一段戀情的死活,那隻能說明,這段戀情糟透了。
作者說,愛情應該是一棵深深植根於沃土的大樹,而不是隨波逐流的小船;它應該穩定而持久,而不是波動不斷。
所以啊,千萬不要按照這些“要是……就不會分手了”的想法去做什麼傻事;
不要被這樣盲目的樂觀情緒衝昏了頭腦,幻想著只要自己做些補償就能夠挽回他。
要熊說啊,一段做任何事都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愛情,不要也罷;
畢竟,最好的愛情狀態,是讓我們做回一個肆無忌憚的孩子啊。
不要再和對方聯絡。
熊想,分手後不再聯絡,把對方完全剔出自己的世界,應該是戒掉相思最好的方法吧。
然而很多時候,即使知道不該再聯絡,也還是能夠為自己找出一大堆的藉口:
“分手後還可以做朋友吧。”
“或許他也在後悔分開呢?”
“即使他渣過我一次,也值得被再給予一次機會吧。”
但作者認為,不管有多麼難受,試圖重新聯絡那個人都只會讓狀況變得更糟。
“堅持不要聯絡的原則是唯一能夠保護自己的方式,不存在任何例外。”
若是重新和“惡情人”建立了聯絡,就有可能讓自己之前為療傷所做的一切努力都白費;
因為“惡情人”有的是方法把我們再次拖回痛苦的窘境。
作者也說,不需要把時間浪費在理解和寬恕那些並不值得的東西上。
所以啊,當思緒又跑回那個人身邊時,不妨就為自己找一點分散注意力的手段吧:
愛好、寫作、工作、寵物……只要能剋制住聯絡對方的慾望,什麼都可以。
要知道,我們的大腦是能夠形成習慣的;
與其養成思念那個人、聯絡那個人的習慣,不如去適應一些更健康、更美好的習慣吧。
總有一天我們能把那個人完全排除在腦海之外的,要有這個自信喔。
不要做衝動的決定。
正如愛情的開始往往源於一時衝動,在愛情結束後,我們也常常做出一些衝動的決定。
比如,想要辭職,去換一份自己真正理想當中的工作;
想要瘋狂購物,透過揮霍金錢來獲得掌控生活的快感;
想要趕緊開啟下一段戀情,以此來證明自己過得很好。
作者建議我們,在這個階段,要儘量避開那些足以影響我們一生的重要決定,特別是和金錢或感情相關的。
“至少在這個時期裡,你不應該過於相信自己的直覺。”
要知道,這樣盲目的衝動和熱情,很可能會把我們的生活搞得支離破碎;
作者也告訴我們,想要獲得真正的幸福,只能去探尋我們的內心而非外物。
不要在一時衝動之下,去追求薪水、外表、社交或盲目的愛情;
不妨靜下心來,去面對自己內心中真正的需求吧。
去和朋友傾訴,去讀書,去看喜歡的電影,去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
熊覺得,想要打破失戀後的迷霧,就必須先讓自己的心靜下來;
好好打理自己的生活,理性面對自己的人生,剋制住衝動,迷霧才能慢慢被驅散~
“只要來日可期,
今天就值得欣喜。”
失戀或許是人生中
最沉重的禮物
但它並不是唯一的禮物
好好生活
這世間的溫柔都在等你
新的故事也總會發生
各位,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