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於社會中,我們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謙謙君子,有陰險小人,
但作為社會的一份子,我們還不能將自己置之度外,不與他人交往,
於是乎,在人際交往中的判斷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孔子說,看一個人品德如何,就看他做一件事情的動機是什麼,
比如他的動機是自私自利,只為自己謀利益,不惜損害他人利益,這樣的人在遇到問題時,大機率想的是自己,而不是他人。
又如一個人做事的動機,是自己得到利益的同時,又不會去傷害別人,也不忍心去傷害他人,這樣的人就是有原則有底線的人,遇到事情也會去幫助他人。
曾國藩是提倡寬容,但他所指的寬容是針對君子,對君子寬容,君子懂的感恩,
而對小人寬容,只會讓其更加得寸進尺,正是因為他們這樣的行為,古語才有“親賢臣,遠小人”的說法。
如果在生活中遇到小人,但你又不知道怎麼處理時,曾國藩說“小人宜務去,而君子宣務進”
就是說,我們應該多與有道之人相處,遠離小人,因為與小人交往越多,也會讓我們離君子的德行越來越遠,稍有不慎,就會淪落到小人之流。
所以,人與人相處,都會在無形中被其所影響,和有正能量的人在一起,自己也會被其身上散發出的正能量所感染,
和一人只會抱怨的人在一起,你也會被他感染,變得開始抱怨,而不是感恩。
人際交往也是一門學問,如何把握,還是看自己如何選擇,
如果將朋友比作為避風港,那這樣得避風港或許只有一處就以足矣,他能在狂風暴雨之下,為你遮風擋雨,溫暖你的內心,滋養你的智慧,引領你走向光明。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