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看了某檔調解的節目《**調解》,這一期節目的內容是有關於家庭關係的內容,看了之後想到了好幾個比較典型的問題。
節目中來調解的父親是整個故事的關鍵,也是他們家庭中問題的關鍵,兒媳說那不是家,而僅僅是一間房子,在家裡面沒有關心,沒有溫暖,受到最多的只有家公的不滿,指責這個,抱怨那個,從來達不到他的要求,對著家人罵,不是“垃圾”就是“廢物”。做對事情都是理所當然,沒有讚揚,沒有認可,也沒有鼓勵,有的全部都是嫌棄。
其實這樣的問題不是個別也不是隻有在電視上面才能看到,在身邊比比皆是,只要稍微留心一下,就能看到很多:我在住的院子裡就看到一個小男孩幫媽媽拿的一個快遞的盒子一不小心掉地上了,他趕緊撿了起來,媽媽立刻走過來挫孩子腦門,“你說你能幹嗎呢,這麼小的事情都做不好,毛手毛腳,生你有什麼用!”孩子竊竊地看著媽媽低頭不敢說話。
現在很多家長知道不能肢體上對孩子暴力,但是,他們往往忽視了一點,最毀人的,不是拳頭,是舌頭:“你怎麼這麼笨啊”、“你這個廢物,我怎麼就生了你這麼個垃圾”、長期在語言暴力下長大的孩子,會自我懷疑,自卑,自我厭惡。有時候一句話就可以扼殺孩子的希望。語言暴力,本質上是建立在不平等關係上的攻擊,不僅侮辱了孩子的人格,損傷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它帶來的傷害是長久的,深刻的。
都說“良言一句三分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每一個人都喜歡聽鼓勵的話,適時地給孩子多一些鼓勵能夠樹立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感受到被肯定的快樂。
親愛的家長們,不要吝嗇你的表揚和鼓勵,對伴侶、對孩子,只要他們有閃光點,發自內心地稱讚他們,往往都能起到意想不到的巨大作用。
-----------------------感謝閱讀!-------------------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