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春節,已不像是兒時期盼的那樣歡愉了,僅僅只是淡淡的儀式感。
加上大多數城市嚴禁放炮,更少了過年的氛圍,我們呢,也從一個個期待過年的小孩長成了有可能平淡無奇的大人。
小時候的我們,總是無比期待著過年,因為過年意味著厚厚的壓歲錢、漂亮的新衣服和豐盛的年夜飯,還有:男孩拆下來零炮放、以及過癮的二踢腳,女孩有的喜歡放花。
成年以後卻越來越不喜歡回家過年,實際,倒不是不喜歡回家,只是時間趕來趕去,和你最親近的人沒顧得上好好聊聊,就又趕回去投入繁忙的工作了。
往來的人情攤薄了這一年的積蓄、虛偽的關懷鑄就了多輪的攀比、飛逝的時光帶走了父母的容顏。
這一切的一切,有網友總結得很精闢,說過年是這樣:
一個字:累
兩個字:破費
三個字:真受罪
四個字:又老一歲
尤其人到中年,甚至有點害怕過年。實際除了錢的因素外,可能既希望熱鬧又希望多趁假期休息。
小時候喜歡過年是因為它能給我們帶來吃的穿的和紅包,現在這些即使對一個學齡前兒童都在日常不過了,所以我們可能需要的是在精神上更有意義的新年。
另外,日常的工作,包括加班,都使我們身心疲憊,春節,從內心來講,自己是希望變成一個身心放鬆的機會,但有的時候迫不得已,尤其是需要返鄉的朋友們。
所以說,假期又不算特別長,能簡化的簡化,不能旅遊的,自己多看看大片、或者搞笑小短片,少參加同學聚會,這些都是手機能解決的,給自己從工作及日常瑣事中暫時脫離出來,儘量從身、心兩方面給自己一個放鬆,可能是我們最想要得到的。。。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