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還是趕回來過年了。據她說,是充分發揮了聰明才智,各種統籌騰挪,才能提了前,而不是在大年夜迴歸。
我和妻子已經沒有具體概念,有多少年沒有拿過春節紅包了。
妻子看的是紅包,我看的,是女兒的臉,雖然一臉淡定,但其中,照樣有一絲驕傲,一絲滿足洋溢位來。
真快,這是女兒大學畢業後的第四個春節,就這四個春節,女兒飛快的完成了從一個小女孩到一個願意承擔責任的成人的轉變。
從女兒進入青春期開始,她每年的春節禮物都是我和妻子的糾結,也許,這是每個有孩子的父母都會面對的問題吧。
往往離春節還早,女兒就把禮物掛在了嘴邊,每次都是信誓旦旦的說就這一雙鞋,就這一件衣服,就這一款手機,春節就絕對不要了,但幾次之後我們才吸取教訓,不論春節前怎麼給她買,到了春節,照樣還是缺最應景的那一件,照樣是到了三十晚上送,才算。然後呢,壓歲錢和禮物永遠是分開的,禮物照有,壓歲錢照樣不能少。
畢業以後,最深刻的印象是第二年在西安給她安置了小家之後,我們過去的第一個春節。大年初一一大早,真的是很早,十點多鐘,就要拉著我去萬達,說是她只缺新年的一塊表。沒辦法說什麼,跟著她去,在空空無人剛開門的萬達,由她選了一塊手錶做禮物。
那時候,我和妻子還在想,到底還是孩子,心裡就從來沒有想過其他啊。
第二個春節,是回阿克蘇爺爺奶奶家,結果趕上了疫情。但變化也是從那時開始。在春節前,女兒就給妻子說過,以後妻子的服裝和打扮,就由女兒負責。然後就在節前,妻子陸續開始收到新年禮物,潮鞋,潮服,化妝品,讓妻子心疼的同時,又倍感欣慰。更讓我欣慰的是,在年三十,爺爺奶奶慣例給壓歲錢時,女兒直接表示,以後再不用了,她長大了,工作了,也應該由她送出禮物了。
爺爺奶奶也是大加誇讚,但我們感覺到他們的失落。因為很多年來,爺爺奶奶和三個孫子孫女最親密的聯絡,就是每年的壓歲錢。
然後,就是這個春節,出不去了,女兒說,就拿錢來補上吧。
其實對父母來說,生養孩子得到回報是最不被考慮的問題,就像我的父母,從來對於我們春節給他們包紅包牴觸至極,就算是給他們買了衣服用品什麼的,也是絮絮叨叨的教育,雖然我們都能看到他們不由自主流露出的安慰和滿足。
就像父母說的,所有的新年禮物,都不如自己的孩子健康安樂,能順遂穩定的過自己的生活。這確實是父母的心思。但自己的孩子能懂事,知感恩,對於父母來說,同樣是人生中難以名狀的喜悅。
女兒感恩父母,我們同樣感恩我們的父母和生活。
畢竟最終,認認真真的生活之下,我們都會活成父母,而孩子,會活成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