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記得前一段時間,美團聯合創始人王慧文談到了心理學上的一個效應——鄧寧-克魯格效應。

它的意思是越是半瓶子水平的人,越是迷之自信,覺得自己都懂。而那些真正的高手,懂得越多反而越是謙虛。

王慧文在訪談裡說,其實我們絕大部分人都處於愚昧之巔,也就是能力一般般,自信心超強的階段。

這裡的絕大部分人,真的是絕大部分人,包括你我。

就像我喜歡的脫口秀演員楊笠說全天下的男人一樣——那麼的普通,卻那麼的自信。

曾經有機構針對世界各國國家的企業管理人員,做過一個自我評估和客觀真實水平的對比,最後發現所有國家的管理人員都大大高估了自己的管理水平。

而越是客觀真實管理水平低的人,其自我評估反而越離譜。

那個調查報告裡,咱們中國的企業管理人員比較尷尬,實際管理水平全世界倒數第三,僅在印度和巴西前面。

不過這個也可以理解,現在很多新聞裡都還在搞酒桌服從測試,欺上瞞下拍馬屁,甚至透過打壓你自信來方便控制的職場PUA等等。

當一個領導沒啥子個人魅力,也不會組織協調,天天透過盯著你加班加點來所謂“管理”時,他壓根就不算領導。

所以,我們的自信並不一定是好事。這個世界從來不缺經驗多,但是知識少的誇誇其談者。

但是謙虛呢?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一個詞,叫做冒充者綜合徵。

它是指一個人明明有實力做一件事情,但是覺得自己不行,自己會搞砸,就像一個冒充者一樣,天天擔心自己露餡。

就像很多大學剛畢業的人,對於實習單位裡的工作內容來說,其實專業知識足夠了,稍微熟悉一下就可以上手。

但是很多畢業生,很容易戰戰兢兢,覺得社會是複雜的,真實的工作是很難的,導致很多時候明明自己是對的,也不敢提出來。

這好像又去了另一個極端,知識多,經驗少,從而過度的謙虛不自信,整天不敢有自己的主意,天天在學習學習,不管去哪裡,都覺得自己不配。

那麼問題來了,太自信不好,太過謙虛也不好,那該怎麼辦麼?

每一個道理,都有其成立的情境。

自信和謙虛,自信是人類大多數優秀品質的源頭,而謙虛是品格之路的盡頭。這兩者肯定有其特定的使用場景,才能讓這兩項品質如此的獨一無二。

對什麼需要自信,對什麼最好謙虛呢?萬維鋼老師在專欄裡提到了格蘭特的一個理論——把“信心”分成兩個維度,對自己的信心,和對自己做這件事使用的工具/策略的信心。

對自己沒信心,對工具/策略也沒信心的人,往往是懷疑一切的人,啥都不相信。

對自己沒信心,但是對策略/工具有信心的人,往往很自卑,就像那些冒充者綜合徵的人,明明有實力,也不敢下場幹!

對自己有信心,但是對策略/工具也超級自信的人,就是那些看著電視指點江山的人,也就是上面說的大部分盲目自信的人。

而真正讓人敬佩,也真正用對自信和謙虛的,應該是對自己極度自信,但是對於做這件事本身,不管是工具還是方法,都保持謙虛——永遠還有最佳化的空間,永遠保持開放接受更好的方法和工具。

對自己有信心,是對自己有充分的安全感,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透過挑戰就可以把一件事情做成。

對工具/策略的信心,就是是否相信現在的策略是不是就是最優的策略?是不是有新的想法?新的路徑?

這才是真正的既自信,又謙虛,我承認我現在不會,但是我可以學!我承認我的辦法不是最好的,我接受一切新的東西來完善我的方法。

如果你做不到自信又謙虛,那麼最好我們還是多點謙虛,因為鄧寧-克魯格效應在,大部分人自信還是沒問題的。

至於怎麼修行謙虛,首先是要把你自己和你會的東西分開,你會的東西隨時會在變,否認你會的東西,並不意味著否認你自己。

再然後把你的觀點,和你自己分開,就像奇葩說裡的觀眾一樣,我們隨時可以選擇相信對立的觀點。

別人否定了你的觀點,並不意味著否定你這個人,你這個人是獨立的,由你自己說了算。

但是你的觀點,你的方法,你的策略,永遠可能,就是錯的!首先你要承認這一點。

每一個觀點,每一個策略,每一個工具,都有不成立,不生效,不好用的時候,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等待著它們被反駁。

因為被反駁的時候,也就是意味著你獲得新工具的時候,也就是你成長的時候。

甚至於,你可以自己否定自己,最佳化工具和方法,讓自己在謙虛中一步一步去成長。

那麼普通的我們,那麼的自信,這的確讓人討厭。

但是那麼自信的我們,卻總是用謙虛的心態對待事情,這會讓人敬佩。

5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思考意義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