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龍應臺《目送》
臨別之際,父親、母親照例把車的後備箱塞得滿滿的,彷彿要把所有的愛和不捨都帶走一般,有母親特意蒸的饅頭,父親提前宰殺的雞,路上吃的零食,自家種的無公害的花生、黃豆、蔬菜、水果……
看到母親眼淚在眼眶打轉,父親故作淡定,我試著用輕鬆的語氣安慰他們:暑假老爸放假了就可以到無錫,很快就又可以見到了。但轉身,卻同樣淚如泉湧。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春節回家不再願意東奔西跑,參加各種聚會,或張羅牌局,走親訪友。而是專心地把有限的時間用來陪伴父母。我們把太多的時間給了工作,給了朋友,給了手機…..我們有自己的小家庭還有孩子要照顧,我們似乎總有各種理由各種事情耽擱對他們的陪伴。長年不在家,可以為父母做得更是少之又少,回到家裡,有時只是陪爸爸媽媽聊天,聽他們說家長裡短,雞毛蒜皮,也許是親戚瑣事,也許是鄰里變遷,彷彿聽完一年的嘮叨;又或是承包一假期的洗碗任務,幫忙掃掃地,這些也就是自己能做的所有的事了。
我們皖北春節有著家家戶戶蒸饅頭的習俗,圓圓的白白的饅頭提前蒸好儲存起來,彷彿準備好了迎接一年一度的團圓。雖然在城市裡生活到處都有賣饅頭的,甚至饅頭看起來更鬆軟,但是母親總是不放心外賣饅頭的安全和衛生。春節要返程的前一天,她都會單獨為我再蒸上幾籠饅頭,用精挑細選的麵粉,饅頭裡包上紅豆餡,剛出鍋的饅頭,香香的、甜甜的,有的時候我可以一連吃上好幾個。臨行之時,她會把這些饅頭都裝上行囊,邊裝邊說:城裡頭吃不到家鄉這些饅頭,那些麵粉都加了增白劑啊,增香劑啥的,不健康,出門在外要按時吃飯,不要工作忙就不好好吃東西…..”
父親是名人民教師,兒時的記憶更多感受到的是他教書時的嚴厲和像大山一樣的依靠。隨著時間的推移,父親的身高彷彿不如記憶中的偉岸了。也會發現他有這樣那樣的小毛病,喜歡抽菸喝點小酒;牙齒快掉了經常疼,他卻執著地不願意去拔掉;幾次要帶他去體檢,他也會用各種原因來推掉。他執拗著:“牙齒就這幾顆了,我才捨不得拔掉呢。”“這個年紀,多少有些毛病,自己的身體自己知道,一旦檢查了,反而胡思亂想,心情不舒暢。”……雖然無奈,卻對他毫無辦法。不變的是對子女和他人,他永遠用那顆赤誠的心和無私的愛來對細心的對待,記得有一年春節回家,他知道我吃雞肉不吃雞皮,居然殺雞的時候提前把雞皮剝掉了;對於學校裡遠離家鄉的新入職教師,他也經常會表達父親一樣的關懷。
走之前,我照例讓父親母親穿著新買的衣服拍了一張合影,彷彿想用這種方式來留住他們殘留的青春。年復一年的照片,彷彿在提醒著我們,時間都去哪兒了。
車漸行漸遠,父母目送的身影還在後視鏡中遠遠望著,彷彿穿透時空。
曾幾何時,我們享受過父母全身心的陪伴與照顧,被父母目送著,但我們從小到大隻管著一心離開,很難回頭張望。正如臺灣女作家所寫的: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但我們都知道那份可以依靠的愛一直堅實地存在著。
且行且珍惜,還有常回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