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迎新春——這幾個字放在我的身上,似乎有些牽強。

這所謂的“迎”,是給孩子買一身新衣服,給自己買幾瓶酒,還是靜下心來,給來年定個新的目標……如此行為種種,是否真的談得上是在“迎接”春節的到來?

有時想想,還真的不是。

我更像是被時間推到了這個節日的門檻,拍拍身上的塵埃,看看走過的路,再繼續自己的征途罷了,又何來“迎新春”之說?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樣,但我知道,母親是一個真正在迎接春節的人。

距離春節到來還有一個月的時候,母親就開始了她的“迎接”工作。

先是洗。家裡裡裡外外,每一個角落,母親都要認真地清洗一遍。就連存放在老櫃子裡,那些一年都沒用的老碗舊盤,也都要全部搬出來,泡水搓洗,再放回去。完成這些工作,往往得花費幾天的時間,耗時費力, 很不輕鬆。所謂的辭舊迎新,在母親的手中,有著無聲的生動描述。

再是還。母親和村裡的很多老人家一樣,是從一箇舊時代走過來的人。祈求神靈守護著自己的願望,是她們心中一件神聖的任務。每年春節時,母親會帶上祭拜的用品,很虔誠向神靈祈願,並承諾來年“拜謝神恩”。小的時候,我總偷笑母親太迷信。長大了,才發現母親每次所許的願望,都是家人的康健,卻唯沒有自己。年初祈願,年末還恩,一炷香的時光,就是母親心裡365個日子的心安。

買,是春節臨近時,母親最大的動作。錢花得最多的,是在“吃”上面。不是母親對吃的要求高,而是她心中的講究多。祭拜祖先,要魚大肉肥;接待客人,要豐盛可口。大年三十夜,吃肉,代表生活蒸蒸日上;年初一早上,吃齋,代表做人清淨潔白;到了年初七,吃菜茶,代表日子豐富多彩。為了這些講究,母親在春節前一個月,就要開始準備。看到符合心意的,就買了下來,直到塞滿冰箱。

離春節到來只有幾天的時候,母親總少不了蒸一盤年糕。調粉成糊,虔誠下灶,架火慢蒸。蒸好的年糕需放在一張桌上,加上蓋子靜放。到了大年初二的早上,才可以取刀開切,給孩子們每人來一塊,為年年“高”(糕)升之意。從和麵到切糕,是萬不能亂說話的,否則母親可就不客氣了。我小時候就因為在蒸糕時疑惑“不知道會不會熟”,吃年糕時嫌棄“太甜”,被母親狠狠教訓過。

這幾年,我和妻子、孩子總是回老家,和父母一起吃了年夜飯,就匆匆回城,待到大年初二,又再回去。母親則不同,吃了年夜飯,她就要“守”了。在家裡看看電視,守到子夜臨近,聽到村子裡鞭炮聲起,母親就開啟大門,點燃長長的鞭炮,我們這邊俗稱“開門炮”。然後催著父親帶著東西去祠堂祭拜了祖先,這才算是完成了迎新春的最後一項任務。躺在床上,開始新年的第一個美夢……

洗、還、買、蒸、守……母親的春節,總有著太多的“規矩”。或者說,對於迎接春節的到來,母親的生活總是充滿著“儀式感”。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一個一個的春節來了,又走了。母親終究是慢慢老了,她也只能選擇性地,放棄一些太費精力的的事情。對我和妻子、孩子,要求也不如待小時候的我那般嚴格了。但是,在我的心中,她依然是那一個真正在迎接春節的人。

當母親迎著風,升起炊煙,我就知道,春節來了,母親在等著我回家。

春節的味道,其實就是家的味道。

5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給所有男性同胞:為什麼你應該想象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