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除夕夜了,今年又是一個不回家過的年,按照傳統的習俗,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誰讓你回家跟爸媽過年啊,你真要是回去過年了,家裡人可能還覺得晦氣呢,但是今時不同往日了,不管是不是已經出嫁,不管是不是女兒,我們想回誰家過年就回誰家過年,你管得著我嗎。
我已經不記得我上一次回家過年是啥時候的事了,看到今年大家好像對於“不回家過年”格外的關注,我自己就也想好好的琢磨一下,這些年我為什麼不回家過年。
歲歲平安
遠嫁的人都會不自覺的自卑和想太多,畢竟這個城市你愛人所有的兒時記憶,但是跟你卻一毛錢關係也沒有,有人說,因為一個人愛上一座城,有的時候我們是“不得不愛”。
有的時候我們把自己都感動了,覺得自己為愛犧牲,很特別很偉大的,有的時候我們把自己都弄矯情了,覺得年年不回家,就該承受那“思鄉之苦”,但是我好像並不太喜歡家裡過年時候的某些習俗,比如走親訪友的過程,拿著各種禮盒給七大姑八大姨都送一圈,回來之後發現,這個禮盒回到了自己爸媽手上了。比如大家覺得過年就該是一家人團聚的時候,但是又很不喜歡長輩們關心我們的收入、我們是否有物件、我們是否準備要孩子、我們是否該生二胎了。
爹孃在哪裡,家就在哪裡。以前小的時候我爸媽天南海北的做生意,一年到頭見到面的次數也是寥寥無幾,暑假和寒假我們都追著爸媽走,過年的時候他們一定會回老家跟我們團聚,孝敬他們的爸爸媽媽,所以我會覺得爹孃在哪裡家就在哪裡。生了孩子之後,我記得有一年帶著夏天住在我姐那超過2個月的時間,老楊跑來找我們,跟我說,他突然意識到我跟孩子在哪,家就在哪。現在想想也不無道理,如果我把兩個仍在這裡,自己回家去跟父母過年,相比這個年過的也不會太開心。
小的時候過年比較有年味,長大就沒那麼愛過年了。確實是,我也是這種感覺,但是有個孩子之後我發現,我開始會在過年的時候刻意去營造過年的氛圍,帶著大家一起搞衛生,買橘子象徵大吉大利,買鳳梨代表旺財,買柿子代表事事如意,帶著孩子們一起剪窗花,給她們買紅色的新衣服,買點小“仙女棒”在除夕夜的時候放一放。原來年味都是父母為我們打造出來了,等我們長大了已經不再喜歡這些了,所以年味就沒了。
如果可以的話,是不是跟爸媽和孩子們一起過年,還是比較開心的?當然是,所以有爸媽的地方和有孩子的地方才是家,團團圓圓平平安安還是我們的終極追求。
祝大家新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