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將至,團年飯是每個中國人的喜慶時刻,也是不少獨生子女家庭的兩難時刻。特別是80後、90後們現在大多結婚生子,除夕團年帶孩子回哪邊的老人家,成了很多夫妻間矛盾隔閡的導火索。
我倒是有個建議,供這些分身乏術的夫妻們參考。並可以舉一反三靈活運用。 我們中國有兩個法定節日,是專門的團聚性節日,一個是春節,一個是中秋節。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中秋節專屬性更強。加上中秋節臨近甚至重疊於國慶節,所以可以視為小節大假,依然喜慶熱鬧。
獨生子女夫妻可以徵求雙方父母的意見,並根據三者的實際距離來制定團圓方案。例如,妻子的父母在近地,丈夫的父母在遠地,那麼中秋、國慶節就在妻子的父母家團圓;春節就回丈夫的父母家團年。
其實現在不少夫妻就是這麼做的,甚至做的更好,但為什麼還是會有別扭呢?我覺得注意以下幾個方面應該會有更好的效果。
一是要耐心溝通。絕大多數老人都是通情達理的,怕的是你沒有做好解釋工作,要說清楚這樣安排合理性。
二是要不時輪換。方案是人訂的,不一定是一成不變的。團聚方式也可以輪換著執行。完全可以按照夫妻倆的工作性質靈活安排,只要雙方老人都能接受,效果一定會更好。
三是要平等對待。不能回這邊老人家,殺豬宰羊又放鞭,既豐盛又熱鬧;回那邊老人家,二兩朝頭三兩面,既冷淡又寒酸。老人盼望的是親情,禮數大小沒有那麼重要,但是一定要儘量平等相待,這點很重要。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