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我嫁的並不遠,開車高速一個半小時。和父母的關係一直很融洽,從小家裡窮,但是一直很民主,基本上從小到大都實現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每每能說出來這句話的時候,我都感覺幸福快樂。

為什麼要陪父母過年呢?其實也不是必須。父母身體硬朗,都不到七十,和叔叔們輪流照顧年近九十的奶奶。說心裡話,我挺怵頭回孃家,大家族人口眾多,村子挺小,村子總人口我記得聽說只有600多人,這就造成了全村人基本都認識我的現狀。我大學畢業以後十六七年都在現在生活的城市,每天疲於奔命的在苦哈哈的工作掙錢,腦袋裡承載了太多自己的事情。這就導致了每次回到家從村子遇見人打招呼的時候都得有個反應期,嚴重的時候出現了張冠李戴輩分錯位的情況。比如說認錯了挺熟悉的外姓的長輩等等,很是尷尬,自己的心理負擔因為這個還挺重。自己家裡倒是沒什麼,最多就是家族大,過年過節不塞滿後備箱和後座,就分配不過來該看望的人,會讓人覺得禮數不周,不顧大面。我結婚多年來回孃家帶多少東西全看心情,基本做到了禮數週全。不高興的時候,也誰都不放心上,只做到父母和奶奶滿意也就過了良心關,而他們又是不在乎我拿多少東西的人,每次只看我胖不胖,在他們眼裡,孩子要是瘦了,就是日子不舒心。

想陪父母回家過年是因為,我發現從小到大有一個規律,一到過年這段時間,父母很容易焦慮和煩躁,經常吵吵鬧鬧。我老公說,他觀察過我媽,老媽是個週期性比較明顯的人,她如果到我家小住從來不看日曆,家裡也沒有,但是一到差不多一週多,她就得馬上回家,而且要回去就得馬上走,一刻不能停留的那種果決。我想了想,差不多符合我老公說的這個事。所以我就得給她打破這個規律,讓他們今年快快樂樂過年。其實自己的父母,我心裡有數,老媽是很自卑的一個人,過年怕見那麼多的親戚,也發愁張羅做那麼多的飯菜擔心一人難稱百人心,自卑的人總是想獲得全世界人民的認可,但是人民幣都做不到的事又哪是她一個只會勉強寫對自己名字的農村老太太能實現得了的?老太太也挺厲害,每年都能完美的把這些情緒散播到我爸身上,諷刺挖苦的各種語言上的人身攻擊,於是每年過年都是雞飛狗跳,他們結婚四十三年來貌似都是這樣。我爸年輕的時候受不了這一套,經常自己過年啥也不幫忙就出去玩了。老太太就一邊罵一邊自己掃房子、炸年貨、準備過年的包子饅頭,蒸了一鍋又一鍋。現在上年紀了,我爸基本都忍著,也不捨得讓老太太自己把活全乾了,年齡大了怕累壞了。忍無可忍時則無需再忍,大吵三六九,小吵會兒會兒有。生氣多了病就多,我的主要任務是回來調節,保證二老過一個歡樂祥和的春節。我回來基本就是買這買那,出錢加調節氣氛,不幹活,也不會幹,結婚十一年也沒進過廚房,主要戰鬥於職場。我的工作內容就是全天候守著他們,及時疏導,避免二老在叨叨張家長李家短的時候,在調餡子放料的時候,在制定招待親戚的選單的時候,……時候意見不統一吵起來。再就是負責給他們描繪他們在我這裡有多重要還有未來生活的美好,給予希望,生活有奔頭等等思想統一的工作。統一了思想,才能共同實現好好養身體長壽的目標。

我前天一路高速“吃著火鍋,唱著歌”的就回到了家開始了我的一系列活動。昨天晚上忽然被通知,我在今天(大年三十)必須離開孃家回我自己家過年,原因呢是今年我家得負責供奉祖先,而我,作為一個已出嫁的閨女,不能看到孃家的供品。額,重新整理了我的對家鄉習俗的認知,第一次聽說。應該是因為之前都叔叔家在供奉,今年第一次由我們家做這個事情。於是,我的陪父母過年,就變成了本想陪父母過年。那麼新的問題來了,老太太覺得沒有和閨女熱乎夠,就得讓孩子走,老爸則是用他的方式默默表達著自己的無奈,給我裝了50斤白麵,10斤玉米麵,炸的耦合,炸的魚,買的特產山藥,最後非得要湊齊六樣,重要嗎?老爸覺得太重要了!我說你外甥喜歡吃芹菜,老爸喜笑顏開的解決了他得這湊齊六樣的執念。又想疼他閨女還怕人家說,怕別人再說他閨女混的不好還從家裡拉麵,倆人終於有一次意見統一了。倆人在晚上給我把後備箱都塞滿了。回來以後因為還是碰見了遛彎的人而惴惴不安。我又是一番疏導。

就這樣,我的陪父母過年的夢想破滅了。父母開心就好,守了這些禮數和規矩,老人心安。下午去市裡給他們買了個大電視,看電視還是他們農村老一輩過年的主要娛樂。我媽說,不出所料的話,這個大電視又成了老爸過年吹噓閨女孝順的談資了。

生活越來越好了,惟願父母健康快樂。

3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身邊有一個智商情商都不線上的人是什麼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