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兒時,年後走親戚是名副其實的走。那時無論多遠,因為交通工具落後,一般都是走著去。講究點的套上掛牛車,鋪上被子,是讓人羨慕的臥鋪土豪做派。大多數是kuai上裝滿禮物的竹籃子,步行著去親戚家。小時候,經常跟姥姥去15裡地外的潘店鎮去看姨姥姥。姥姥是小腳,走起路來一步三搖的很慢,記得中間要歇很多次,往往需要一個上午才能到。那時走親戚的最大動力就是能吃上一頓香噴噴的飯菜,還有就是能穿上平時不讓穿的新衣服。

還有一個印象比較深的走親戚場景,是正月初二嫁出去的閨女回孃家,這是魯西北一帶的習俗。這一天,新嫁的閨女,要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帶上新女婿,回孃家送禮。對第一次來拜年的女婿,孃家人要高接遠迎擺足面子。一般要有村裡或族裡有威望、能說會道、酒量超級大的人作陪。不把新女婿喝醉,雙方都會感到沒面子。小時候,每年初二的下午,我們這幫孩子就會跑到村口,看喝醉了的新女婿,騎車帶媳婦回家連摔帶爬的囧態,實在是熱鬧極了

5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可恥,相親為了紅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