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過工地上的塔吊,塔吊有長臂和短臂,一般在塔吊工作的時候,短臂上會有一些配重,只有這樣,塔吊才可以正常地運轉。某種程度上說,人也是一樣的,我們不是獨立存在於世界上的,而是處於各種關係之中。
這就是心理學上講的“配重理論”,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瞭解人際關係,也可以幫助我們認識自己。當然,人際關係其實也有不同的型別,和不同的人相處,我們會採取不同的姿態,這些姿態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分別是親近他人、對抗他人和逃避他人。
親近他人親近他人,與我們通常所知的親近多少有些差別,如果說得更準確一些,這裡的親近他人,其實是迎合他人的意思。毫無疑問,迎合他人對於我們來說是重要的,孩童甫一出生的時候,就需要先學會迎合,只有這樣,他才能夠有生存下去的機會。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迎合他人並不是自己喜歡的,大大方方地做自己,活出自己的模樣,才是一個人應該有的樣子,但事實卻是,在我們的人際關係中,難免會有需要迎合他人的時候。
更重要的是,我們其實不應該把迎合他人當作是一種恥辱,因為這本身就是大部分人天性的一部分,而且,如果你選擇迎合的是一個足夠好,足夠溫柔的人,那麼可以說,你的生活會因為這個人的存在而變得更幸福。
親近他人的能力和習慣,可以給我們帶來很多好處,比如有些人總是有不錯的長輩緣,這樣他的人生路就會順暢很多,有些人對別人總是十分親切溫柔,這樣他的朋友就會很多。
當然,當一個人過分親近和迎合他人,甚至表現出一些強迫性特徵的時候,就會出現一些問題,這樣的人會表現出一種討好型人格或者依從性特徵,很多時候沒有辦法很好地處理人際關係,尤其是親密關係。
因此,當我們審視自己的時候,不必為了自己有親近和迎合他人的特質而焦慮,也努力讓自己保有獨立的人格,不要太過討好和迎合。
對抗他人第二種人際關係的姿態是對抗他人,相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也遇到過這樣的人,無論對誰,他們都是採取一種對抗的、進攻的姿態,甚至對他們最親近的伴侶也是這樣。
這樣的人,總是和任何人都處於一種比較劍拔弩張的狀態好像他們永遠都不會吃虧,但其實他否定、對抗別人的態度,很可能會讓他吃更大的虧。
當然,也有一些人,他們並不對抗他人,而是把對抗他人的能量,用來攻擊自己,他們總是在否定自己。
整體上看,習慣於對抗他人的人,人生多少存在著一些隱患。在現實生活裡,如果我們有這樣的傾向,或自我覺知到自己總是在有意無意、主動被動地與他人對抗,就應該有所警醒了。
逃避他人現實生活裡可能還有另外一種人,他們既不想要迎合、親近別人,也不想對抗別人,他們往往更喜歡躲著別人,喜歡一種比較離群索居的狀態。
這樣的人,在網際網路高度發達的今天尤其普遍,其實這樣的姿態,對於人生來說,也有積極的一面,逃避他人,可以讓一個人更加自由地去做獨立思考,他們不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可以比較好地保持自己的想法。
但同樣地,這樣的姿態也有消極的一面,逃避他人的人,有可能並不是真正的獨立,他們從社會和人際關係之中逃離,內心可能也是十分辛苦的。
以上就是我們所說的,人際關係中的三種姿態,需要注意的是,並不是說某個人,他一生之中就只會有其中一種姿態,其實對於很多人來說,在人生的不同時期,可能會有不同的姿態出現。
更重要的是,儘管每一種姿態都有消極的一面,但其實也都有積極的一面,每個人的人格可能都是由這三種姿態進行不同的排列組合而形成的,我們需要做的,是不斷地進行自我的認知,儘量去避免這些人際關係姿態中消極的一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