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小時候的拜年更為熱鬧一些,尤其是小孩子們更喜歡這項活動。因為我們那個大院裡的人都是父母這一輩離開家鄉搬遷至此的,那時交通不方便,過年時不會拉家帶口地回故鄉,所以鄰居之間的拜年是最大的儀式。
大人們拜大們的年,小孩子們有小孩子們的快樂。
我們的拜年是從大年三十的晚上就開始了。吃完餃子,天黑了,那時院子裡沒有燈,全憑著家家戶戶窗子裡的燈點亮那幽靜的一塊小天地。不過我們有自己的小花燈,每個人提著一盞小紅燈籠,裡面點著忽明忽暗的小蠟燭,每個人都像個招財童子。過年時提一盞紅燈籠,心裡別提多美了。
說不清是誰第一個跑出家門,反正總是有著急的孩子。他們跑上門來也不敲門,直接進來就喊我們出去拜年。
每個孩子都穿著新衣服,新衣服可是新年裡最大的一件事,平時哪有什麼新衣服可穿?
飯都顧不得吃完,就跟著跑出去了,這時我們理直氣壯地不用幫父母刷碗。
平時我們那一排房子裡的幾個孩子經常在一起玩,每家都是兩三個孩子,所以隨便有兩三家就能湊上一大片人了。我們浩浩蕩蕩地從另外一處平時一般熟悉的家裡開始去拜年,這一晚上,誰家的院門也不會關的,都在等著小孩子去拜年。
這時,我們感覺自己的臉皮也厚了起來,挨家挨戶地走進去,進門就喊叔叔阿姨好,過年好。平時我們是不習慣和大人說這些話的,但是這天膽子都格外地大,都格外地講起了禮貌。
叔叔阿姨們都在看電視吃瓜子吃糖,我們這時都特別自覺地排成一長隊,挨個去大人面前領好吃的。這時的大人特別大方,每個人從盤子裡抓一大把好吃的就往我們手裡塞。可是我們的手小啊,裝不下,於是就趕緊開啟上衣袋子讓人家往裡塞。其實無非就是些水果糖瓜子什麼的,但是有的人生活比較好,會買軟糖,還有一次,一個軍官家裡給我們分了一大把黑棗。我一直覺得那是有錢人才能吃到的好東西,雖然後來我並不是特別喜歡吃。
只要領到好吃的,我們立刻就撤退,繼續進下一家領好吃的。每家的好吃的都不一樣,塞著塞著就滿了。沒關係,不是還有褲兜呢嗎?結果,每個人身上都鼓起四個大鼓包。
拜著拜著就已經很晚了,一大堆孩子又開始放炮。不過我對於放炮比較害怕,總是躲得遠遠的,這時候當爸爸的大人們都出來了,幫著我們放炮。那時還沒有春晚,不用說什麼非得等到十二點才一起放炮。我們不是放一串鞭炮,而是一顆一顆地點,這樣比較有樂趣,可以放很久。
天很黑,院子很大,那一晚上,似乎很長很長。
離開了住平房的日子,離開了童年,就再也沒有像從前那樣挨家挨戶地去拜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