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隨著新的《民法典》的開始實施,離婚冷靜期開始進入我們的生活。但是“離婚冷靜期”真的能挽救我們的婚姻嗎?

與此同時,網上又現廣州離婚預約號已滿,排隊等離婚成了新的熱點。

有關資料表明,我國近5年的離婚率已經達到了31%,甚至還有不斷增長的趨勢。而近年來還出現了“春節後離婚潮”、“高考後離婚潮”等扎堆離婚的現象,中國式婚姻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考驗。

為什麼把我們的婚姻叫做“中國式婚姻”?

第一,中國式的催婚。

在結婚前,如果你到了年齡還沒有結婚,那麼你面臨的將是無休無止的催婚,不止父母的,甚至還有親戚朋友的,有多少人在頂不住壓力之後選擇了將就結婚。

婚姻原本應該是兩個男女因為愛情而走在一起,但是在我國結婚成了責任,不結婚就是不孝,就是讓父母沒臉見人。這樣“被迫”的婚姻,基礎原本就不牢,又怎麼經歷婚姻中的風吹雨打。

第二,中國式的婚戀觀。

我國自古以來面對婚姻就有“門當戶對”的說法,當然這種說法放到現在也是適用的,畢竟大家條件都差不多的情況下,更容易溝通、磨合。

但是,在“門當戶對”的前提下還有更細緻的一條觀念已經深入我們的骨髓,多少年以來大家都在默默的遵循著這條規則,“高門嫁女,低門娶媳”。看一看網上的剩男剩女圖,大家就明白了,這種影響至今還在。不光我們的父母,不僅僅是男性,我們女性自身也深受影響。

在中國式的婚戀觀中,“愛情”成了排在最後,才需要去考慮的東西。在它前面的經濟收入,學歷高低,相貌好壞成了最主要的考慮因素。

上千年的習慣讓中國女性在婚姻中的付出成為了“理所應當”。男性更願意找條件比自己低一點的,因為覺得那樣在婚姻中更能佔有主導地位。

中國式的婚戀觀,從一開始就是不平衡的。

第三,中國式婚姻裡更多的強調的是責任,是付出,而忽視了婚姻的基礎“感情”。

就像我在上文說的,中國式的婚戀觀從一開始就是不平衡的。有多少的男性都覺得我既然娶了你,你就應該生孩子、做家務、帶孩子、照顧老人,這是你的責任和義務。在這種婚姻裡最被忽略的就是妻子的需求,所以當妻子不願意再忍受,那麼這段婚姻就會出現危機。

我不知道為什麼還有人把這麼簡單的一件事情都搞不明白,是先有了感情才有婚姻,不是有了婚姻就有了感情,有了婚姻就應該對你好,為你付出。在婚姻裡,需要的是以感情為基礎的“我願意為你付出”,而不是責任下的“我應該為你付出”。當這段婚姻裡只剩下責任、付出,這樣的婚姻有什麼值得人留戀?

第四,中國式的婚姻是不平衡的。

為什麼說是“不平衡”,而不是“不平等”?因為在婚姻裡男女是平等的,大家都有說“不”的權利,但是付出是不平衡的。

在大部分的中國家庭裡,當家庭有特殊需求時,例如帶孩子、照顧老人,妻子總是處在被“犧牲”的位置。在過去的很長時間裡一直都是這樣的,但是現在隨著越來越多的女性接受教育層次的提高,女性不願意再被“犧牲”。

白天一樣上班,憑什麼下了班我還要忙家務、忙孩子,而你在一旁無所事事?

一樣是獨生子女,憑什麼過年非要去你家,而讓我的父母跟前冷冷清清?

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追求婚姻內的平衡。但是於此相對的,還有一部分男性也在比較,他們覺得我的媽媽是這樣過來的,我的奶奶也是這樣過來的,到你為什麼就不行?就這麼多事?

新觀念和舊觀念的碰撞,產生摩擦是必然的。然而女性的崛起獨立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是社會的進步,舊的觀念勢必要被打破。只有大家的觀念都從“你必須付出”,變為“你願意付出”,這種摩擦才會停止。

最後,觀念的轉變不是一個人或者一群人的事,而是整個社會的事,需要的是整個社會觀念的轉變。

在婚姻裡,放在婚姻天秤兩端的,應該是丈夫與妻子的兩顆心,互相關心愛護,互相理解合作,互相妥協忍讓。而不應該是經濟收入、學歷高低。

在婚姻裡,沒有應不應該,只有願不願意。

在婚姻裡,需要責任,更需要感情。

4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體驗另一種人生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