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過年時人的表情和心情,各有不同。懷舊是一種,悵然凝視的。收到禮物是一種,欣喜而感動的。總結經驗教訓是一種,莊嚴且若有所思,也許夾雜著忿忿不平。洗心革面下決心從頭再來又是一種,捶胸頓足咬牙切齒都是年的附加值,和年無關。

年最樸素的意義只有一種——對於每個人來說,又長大了。這一條,不管你樂意不樂意,年都專橫地讓你受納。

長大這個詞,似乎專屬少兒。你對一個小孩子說“長大”,那是誇獎。你對一個老太婆說“長大”,那是揶揄。不知從哪個年齡段始,人們不再說長大,改用了它的升級版:“老了”

我瞎估計——這個分水嶺,大概是在20歲到30歲之間吧。你對一個40歲的人說,哈!你又長大了。除非你是他爺爺,不然他跟你急。

無論你怎麼看,年總準時地頑強地站在一旁,等著晤見你。它像高速公路上的里程錶,不動聲色地提醒著我們,你離出發地愈來愈遠,離目的地越來越近了。

中國古代說到人的發展,很有些惟年齡是舉的專橫。比如說“四十不惑”。不能提前到“38”嗎?或更超前些,乾脆“29”?從前的人,“人到七十古來稀”,現在平均壽命提高了,不惑的年齡也該提前了吧?不惑來自什麼?經驗嗎?苦難嗎?見多識廣嗎?

照此推斷,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多走多思多想多吃糠咽菜倒海翻江,把一年當做兩年甚至幾年來過,跑步進入不惑,似乎也不是沒有可能。

然而,不成。人的惑,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不見減少,反而是越來越多了。到了過年,就像從本子的最後一頁往前翻,會看到很多錯漏和疏忽的地方,打著紅叉。

聽人說,對時間的感覺,同你已經享用過的年齡成反比。比如說幼兒,從2歲到3歲,他覺得漫長。若對於一個81歲的老人來說,也就是1.25%,豈不如一個哈欠?所以,年就像失手滾下坡的鐵環,越旋越快,擋不住的。

年要有儀式感。這種儀式感,過去多集中在掃房祭祖。現在,屋子雖然還要掃,因為雙層玻璃密閉性好,加上吸塵器的功能強大,還有隔三岔五不斷裝修,房屋煥然一新的潔淨感,幾乎變成了常態,不再屬於年的專利。

於是,只剩下了團聚和吃。親朋們圍攏一處燈紅酒綠推杯問盞,年成了食物和酒精的閱兵式。可惜,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頓頓吃好的東西,大家的口頭禪是“天天都跟過年似的”,食物多了,一不留神吃出糖尿病和“三高”。

年節前,報紙的保健版如臨大敵,急赤白臉地提醒大家不要淹醉了肝膽,累疲了腸胃鬧得年好像成了凶地。年被剝奪了吃的快感和美感,成了瘦肉型的年。約束了吃,人們不知道用什麼來彰顯年,年味就淡了,薄了。

也許有人會說,如果馬上進入生命的冬至呢,等待我的豈不是滴水成冰?別忘了冬天有雪,雪兆豐年,你可以在白色的原野下安睡,期待生命的又一個輪迴。不管位於生命的哪一個季節,年都是值得善待的。成長會一直持續,直到蒼茫一刻。無論對3歲還是81歲,年都是平等而吉祥的,不同的只是我們的心情。

文|畢淑敏

5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PUA到底是什麼?如何讓渣男社會性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