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知乎上看到這樣一句話:
“人生前25年為自己讀書操心,後25年為兒女的讀書操心,俯仰一世,我到底為什麼而活?”
“去選擇不一樣的選擇,總好過大家把人生都過成影印機裡的A4紙。”
這句話很戳心,生活在現代社會的年輕人似乎都不可避免的活成了一個模板:
出生,讀書,考個好大學,找份好工作,馬上結婚,養家餬口,買房買車,生兒育女,工作退休,帶孫子孫女……
生活似乎成了一項一項必須完成的任務,沒有了激情和活力。
1、生活的無趣,成為人生常態《她是女子我也是女子》裡有一句話:
“如果有天我們淹沒在人潮之中,庸碌一生,那是因為我們沒有努力要活得豐盛。”
現代社會的各種壓力接踵而來,不得不讓大部分人在同一條狹窄的路上艱難前進。
大家都過著大同小異的生活,似乎不按照規定的路走就會變成異類。
我有一個朋友曾經是全村的驕傲,她是唯一一個考上北大並出國留學的姑娘。
20歲,父母,親戚都誇她是才貌雙全,是全村的希望,並教育孩子們都要像她學習。
30歲,父母開始催婚,開始各種指責,村裡人也為她張羅物件,被她一一拒之門外。
因此,親戚朋友都用異樣的眼光看她,態度出現了兩極反轉,被當成反面例子教育孩子,在該結婚生孩子的年紀依然單身,似乎就是錯的。
試問有幾個人能頂得住這樣的壓力呢?
而現在她38歲,活成了一首讓人羨慕的詩。
在北京有了屬於自己的單身公寓,下班回家看看書,偶爾健健身,陪三兩好友旅行看山看海看遠方,逢年過節帶著相機陪父母周邊遊。
她說:“生活的無趣才是人生的常態,結了婚的無趣,沒結婚的也無趣,我們只能在無趣的生活中去創造有趣的點滴。”
是啊,生活中有多少人做著提線木偶,接受著一些外在壓力所賦予的責任呢?
知乎一位網友寫到:
生活不是一張試卷,
它從來都沒有標準答案。
我們要做的是要在無趣的生活裡為自己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而不是在裡面輕描淡寫一個答案就了事。
2、生活的真諦就是取悅自己一位作者這樣寫到:
不埋怨誰,不嘲笑誰,也不羨慕誰,陽光下燦爛,風雨中奔跑,做自己的夢,走自己的路。
如果按照別人的意願去生活,跟A4紙一樣不斷複製相同的人生,只會失去對生活的熱情,加劇自身的焦慮。
為何我們要走自己的道路,而不應過多被他人的想法左右?
這種情況令我想起了一位年輕小提琴家的故事。
這位小提琴家對自己能否繼續演奏小提琴的才能心存疑慮,不知道自己是否該聽父母的安排去生活,更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在小提琴這條路上有所造詣,為此她心事重重。
一次她有幸與一位大師級的小提琴家相遇,年輕的小姑娘問:“您是否願意聽我演奏一曲,然後告訴我有沒有繼續走下去的意義?還是該走比較容易的路?”
大師迴應道:“如果我聽了你的演奏,然後告訴你你不具備這項才能,應該去走你父母為你鋪好的道路,你會怎麼做?”
姑娘回答:“我非常看重您的評價,因此我不會再表演,回到父母身邊去。”
大師說:“如果你會因為我所說的而放棄,那麼你顯然不具備成為藝術大師所需的條件。”
你看,當你永遠在考慮別人怎麼看?怎麼想的時候,你是否還記得你走的是自己的人生啊?
有時候,不是生活枯燥乏味,不是生活艱難,也不是社會內卷壓力嚴重,而是自己願不願意聽從自己,按照自己內心想法去生活。
生活的方式各有不同,並不需要所有人都按照同樣的模式度過一輩子。
當我們戒掉焦慮和急功近利,從另一個方向重新進入生活,生活反而能帶給我們更多驚喜。
一位知名作家寫到:
生命的意義不在於追逐虛無的認同,
而在於成就自己。
時光總會在指尖悄悄溜走,從現在開始取悅自己,認真地生活,也許能讓自己收穫一份充滿希望的禮物呢。
3、生活本身就是意義富蘭克林說過一句名言:
“有些人死於25歲,葬於75歲。”
有些人雖然活著,但是思想卻已經停止了轉動,這樣活著的意義又在哪裡呢?
在電影《有完沒完》裡面有這樣一個情節:
範偉飾演的父親機緣巧合使得他每天過著同樣的生活,無盡的在一天中迴圈,而那天剛好也是他的生日。
他每天過的是跟上學的兒子拌嘴,兒子給他買生日蛋糕,直播老外、跳樓小哥、混混頭子……這些無休止重複的生活瑣碎,也都讓他感到犯憷,但他也無力改變。
他在嘗試著從這種死迴圈逃離無果之後,態度漸漸的由最初的庸庸碌碌,一成不變,變為了放任自流,和兒子的關係愈見疏離。
最終,他對自己的生活絕望,想要自殺。
你看,枯燥乏味的生活,驚不起一絲漣漪,也會讓人心生焦慮和無力感。
我們大多數人就像電影裡的主角一樣,都過著三點一線,日復一日的生活,一面感知生活的單調及乏味,一邊又自我解嘲:人生本來就是這樣的!
菲爾.杜森伯裡說:
你的業餘生活越豐富,你的作品就越豐富,用心感受生活,你可以在移動別人的指標之前,你先移動你自己。
有些人也會想如何在繁忙的工作,家庭的責任之外,豐富自己的人生,擺脫生活表面的相似呢?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和創造美的心情。
所以還是要移動你的眼睛去發現美,開啟你的心扉去創造你想要的生活。這才是生活的真正意義。
除了最日常的生活,我們也可以學著去思考生活的另一種可能。
4、寫在最後毛姆說:
“要記得在庸常的物質生活之上,還有更為迷人的精神世界。”
A4紙般的人生放眼望去,如死水般沉寂,毫無生機。
努力把自己的生活過成一首詩,有花,有草,有流水,有白雲,花下有你,草上有我,水中有魚,雲中有風,充滿了詩意與期待。
人生的意義不是每個人都按部就班活成一個樣子,而是在一樣的環境裡,活成不一樣的樣子。
與大家共勉
感恩每一個耐心閱讀的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