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每年歸家,當車子開過最後的路口,就會看到母親已在門前等候著,準備為她的孩子拂去一路的風霜。

家總還是記憶中的樣子,有著最熟悉的嘮叨,有著最親切的味道,就連房間的擺設,似乎都不曾變動過:去年讀了一半的詩集,依然放在桌上;那隻小兔子的玩偶,依然乖巧地躺在床頭。而我,似是那塊缺失的家的拼圖,回來了,便完整了。

大年三十這一天,是一定要在一起的,那是一家人最忙碌也最歡喜的時刻。

清晨,聽著廚房傳來“咣咣咣”剁餃子餡的聲音,便有一種踏實的安心感。拉著弟弟貼好各個門口的春聯與福字後,便已聞到了拌好的餡料的香——是豬肉白菜、豬肉茴香,或是羊肉大蔥、韭菜雞蛋……

只需母親一聲招呼,全家便會自動組成包餃子的流水線:母親擀麵皮又快又好,我和父親更擅長包,弟弟就在旁邊做些遞東西、沏茶水的活兒——我常想,北方人大小節都要包餃子的原因,或許有一層便是因為,它可以將全家人都連結到此刻的溫柔時光裡吧。

至下午,便是與母親全心準備年夜飯了:紅燒魚,年年有餘;炸圓子,團團圓圓;此前就做好的年糕也取來蒸一下,寓意步步高昇……從母親手裡接過一道道熱騰騰的菜,也捧出了新一年的祝福。

7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回孃家?回婆家?遠嫁的姑娘,最怕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