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結婚給彩禮,是很多地方的傳統,但你真的明白彩禮的意義嗎?

“不知道養兒子的哪來的優越感,養大就完成任務了?房子、車子、彩禮都不出?那你掙錢幹嘛?我希望女兒能過得好一些,不要吃什麼苦。”

看到這個帖子,我感覺心裡很不是味兒,如果彩禮變成了要求,那愛在哪裡?

下面是部分男孩母親的一方觀點:“你可以不嫁,讓女兒一直在家當寶貝多好,結婚過日子就是會吃苦,既然結婚,她選擇什麼路,你是無法左右的。”“人生有三苦,求不得、放不下和得不到,你可以讓女兒找跟自己條件相當的家庭,也就是門當戶對,這樣就減少很多觀念的矛盾,也會少吃一點苦。”“我家就是兒子,我就跟我兒子說,結婚自己想清楚,有能力了再提結婚的事兒,房子車子自己掙,要彩禮的我們家不給,你要真喜歡,自己想辦法給,我也是白手起家,養大兒子就是盡了責任,孩子成家了,我就為自己的晚年多打算。”“我生的也是兒子,沒有優越感,感到壓力很大,自己忙了半輩子,很有可能給孩子買一套房子就一無所有,想到以後還要帶孫子,不知道啥時是個頭。”

戀愛的時候,可以有情飲水飽,即便雙方一無所有,也可以將生活過得浪漫而溫馨。但結婚以後,有了孩子就有了負擔,也就有了對生活的要求,所謂的彩禮,其實是一種喜慶的象徵和儀式感。在《如果蝸牛有愛情》中,有這樣一段話說得好:“儀式是把內在情緒感受外化,從而使人獲得安全感和神聖感,從社會角度上來說,能夠確認個人身份跟集體認同,從心理上角度上來說,可以讓個人生命劃分節點,給綿延時間賦予意義。”彩禮既然存在了這麼多年,就有它一定的道理,只是彩禮的多少,可以根據每個家庭的情況來定,沒有必要攀比,小夫妻過得好就行。其次,真正的愛不是要來的,而是尊重

回到文章開頭網友的帖子來看,其實她的焦點是不希望女兒過苦日子,希望雙方父母都能儘自己力所能及的能力,來幫助兒女剛組建的家庭。說愛和安全感有點空,而彩禮的數字是可以看得見的,這就有了一些家庭在婚前的博弈,但真正的愛不是要來的話,是對方願意主動給予,儘自己能力讓女孩心安。相比於彩禮,一個男人在婚後願意跟妻子同甘共苦,一輩子呵護妻子一人,才是更珍貴的禮物。對此,怎麼看?你覺得孩子結婚,父母要給他們準備房子、車子和彩禮嗎?

7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曾經的過年和現在的過年有啥區別?曾經的年味兒很濃,現在很豐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