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大年夜,又是我和孩子兩個人一起吃的年夜飯。
去年過年前,得知老公要在大年夜去值班,我就計劃著帶孩子回老家過年。票買好了,眼看到年底了,疫情卻越來越嚴重。父母打來電話,勸我們把票退了,留在北京過年。於是,我們退了票,一家三口待在北京,卻不能一起過年。
今年,還沒到訂票的時間,父母就打來電話,讓我們不要回去了。我工作的單位和孩子幼兒園也建議不要離京。於是,我們又一次留在北京過年。下午,我和孩子一起包了餃子,吃了簡單的年夜飯。
今天過得與平時沒什麼兩樣,但由於是一年的最後一天,所以難免會有些不一樣的感想。
桌上擺著《團圓》這本書。看著封面上一家三口在一起的幸福畫面,我不由得有些感傷。《團圓》這本書,講的是聚少離多的一家人一起過年的故事。故事中的小女孩常年見不到爸爸,以至於爸爸回到家的時候,她竟然不認識爸爸了。經過幾天的相處,小女孩和爸爸漸漸熟悉了,爸爸卻又要離開了。那枚包在湯圓裡的暖暖的硬幣,寄託了小女孩對爸爸的牽掛。
幾乎每年的春節,我們都要經歷這樣的團圓,短暫相聚,又匆匆告別。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越長越大,也漸漸習慣了離別。也許離別才是人生的常態,相聚不過是為了又一次離別。但離別,又何嘗不是為了相聚呢?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這樣平淡的日子,卻成了奢望。工作之後,陪在父母身邊的日子,就縮短到了幾天,如今,連這幾天也沒有了。
昨夜,再次夢見回到童年的故鄉,回到那日思夜想的故園。夢境美化了很多現實,思念也為夢境增添了色彩。所以,是夢是真,早已分不清楚。但對於故鄉的期盼,對於家人的思念,即使在夢裡,也依然深刻。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中國的古詩真好,只要你願意,總有那麼兩句詩,讓你感動落淚。
今年不能與家人團聚,那就再讀一遍《團圓》,感受一下與家人團圓又離別的心情吧!
“家人閒坐,燈火可親,簡單幸福。”